Saturday, August 3, 2013

Reference: 約瑟的哭(創世記43:26~30)

More on "約瑟的哭(創世記43:26~30)"
https://sites.google.com/site/linboksu/Genesis/yuesedekuchuangshiji432630

約瑟的寬大

Some more readings on "約瑟的寬大":

http://www.bappress.org/ndir05r/tgn10.htm

Group study notes - 8/2/2013

小組查經:創世記
主題:起初神創造天地
日期:822013

第二十六課:約瑟的寬大(4414515

雅各雖然不想便雅憫同他哥哥們到埃及糴糧,但因饑荒甚厲害,別無他法,只有讓他的兒子們都去了。約瑟見他們帶來了便雅憫,即放了西緬,又擺設宴席招待他的兄弟。其後又設計在他們取糧離開後,以失竊銀杯為理由,將他們全抓回來,迫使他的哥哥流露真情,後悔以前出賣兄弟之罪過。約瑟這回真的吐了一口冤氣,又能令那些作惡的哥哥們悔不當初。他也目睹哥哥們有所改變,對父親有孝心,不想他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甚至願替弟弟便雅憫頂罪。這些都致使約瑟與他們相認,饒恕他們,並勸慰他們這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神美好的旨意。最後約瑟要他們把父親及所有的家人帶來,以便得以渡過還有五年的飢荒。

(一)銀杯在便雅憫的糧袋中(441–17
441-2節:在歡樂的時光過後,約瑟的兄弟們喜極生悲了。約瑟故意地將杯放在便雅憫的袋中,是他所安排試兄的計劃。「那少年人」指便雅憫。約瑟要藉藏銀杯的事,試驗他哥哥們的反應,是否關心幼弟便雅憫的安危。

443-6節:「天一亮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由本節可見,約瑟的家宰是在晚間,趁著他們在睡夢中的時候,偷偷地把銀子和銀杯放在口袋裏,一大早就叫他們走,使他們沒有機會查看自己的口袋。當弟兄們開始回程,不久,約瑟的家宰便追上,並責備他們恩將仇報,偷去銀杯。「豈不是他占卜用的麼?」『占卜的杯』是埃及人求神問卜的道具;約瑟可能只是藉以凸顯那隻杯的貴重性,因為偷竊宗教儀式所使用的物件,乃是極嚴重的罪。

447-9節:兄弟們都莫明其妙,為何會有此事發生。他們自覺光明正大,深信是無辜被害。他們憑過去主動願意退還銀子的事(8節),來證明自己誠實可靠。猶大也理直氣壯地說:「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9節)

4410-12節:「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這與第9節的『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相較,受罰的程度減輕許多,因為搜查銀杯的目的不在於懲罰他們,乃在於試驗他們的存心。「那杯竟在便雅憫的口袋裏搜出來」他們料想不到,會在便雅憫糧袋中搜出銀杯。

4413-16節:眾兄弟都悲憤莫名,一齊撕裂衣服回到約瑟那裡,承認罪過,並願作約瑟的奴僕,求他憐憫。「撕裂衣服」是古時中東人表達悲傷、哀痛的方式。注意他們並沒有質問、埋怨、責備便雅憫。「他們就在他面前俯伏於地」這是第三次應驗約瑟所作的夢(參375~104264326)。「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猶大在此並沒有試圖為自己辨白,而是謙卑地伏在神的光中。「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僕人』的原文是複數詞,表示他代表眾弟兄認罪,包括承認先前出賣約瑟的罪(參3718~28)。


4417節:但約瑟只要處罰偷銀杯的人作奴僕。事實上,約瑟只以此來試驗他的兄長們,看他們對最幼小弟弟的愛心。

(二)猶大為便雅憫求情(4418–34
4418節:「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古時專橫的君王(法老所代表的),往往憑一時的喜怒定案,不容臣僕分訴。「我主阿」在猶大的求情詞裏,一共七次稱約瑟為『我主』。本節的意思是:『你就像法老一樣,我們恭敬地將苦衷陳訴在你面前,懇請息怒,因為我們懼怕你的憤怒,如同懼怕法老。』

4419-26節:猶大一面述說約瑟務必要親眼見到便雅憫,一面述說老父不肯與他離開,最後為了糴糧以求存活,不得不答允讓便雅憫與他們一同下來。猶大據實陳訴,情節非常感人。

4417-30節:猶大複述老父親的傷心語:「我的妻子(指拉結言)給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離開我,必是被野獸撕碎,直到如今我也沒有看見他。」(參27–28節)約瑟知道老父因失去他而痛苦,恐怕再失去所疼愛而僅存的幼兒便雅憫,就會更悲慘。約瑟更能體會猶大為便雅憫求情心切。

4431-34節:猶大求情,以「死」發誓。他聲言:「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若不見到童子,就必死。」(31節)這是猶大向約瑟解釋,便雅憫必要回家之因。猶大願為便雅憫擔罪,證明他是真心悔改,有愛弟之心。猶大此舉,足以表明他的親情真切及感人肺腑。

猶大自願代替便雅憫受罰,顯示他:(1)信守他對父親所作的諾言;(2)十分體恤老父親的心境;(3)不再手足相殘(參3726-27),而有弟兄相愛的情懷。注意:後來以色列眾支派與猶大支派對抗時,只有便雅憫支派站在猶大支派這一邊(參王上1220-24)。

從第1834節,猶大的話確已表現出和從前判若兩人,且其愛父護弟之情,溢於言表,難怪令約瑟隱忍不住,與眾兄弟泣擁相認(參451-15)。

(三)約瑟饒恕他的哥哥們(451–15
451-2節:這段經文實在是感人至深,令人情不自禁痛哭一場。約瑟無法忍隱,痛快地放聲大哭。「他就放聲大哭」這是約瑟自從與兄弟們重逢後,第三次的哭(參42244330)。弟兄相認,哭震宮廷。

453節:「我的父親還在麼?」他早已知道他的父親還在(參4327-28),故這是一種再確認式的詢問,也顯明他愛父之深。同時,這問話裏面也包含著『他是否仍健康無恙』的意思。「因為在他面前都驚惶」『驚惶』是形容『嚇得魂不附體』,這裏乃指他們因不知約瑟的心意,恐懼大禍即將臨頭。

約瑟是一位胸懷磊落,心腸柔順的人。雖然昔日哥哥們以殘暴的行為來對待他,但約瑟並沒有懷恨在心,而尋仇報復。他卻表現寬宏大量,饒恕眾兄。其實約瑟試驗兄長們,得知他們真心改變,才向他們表明真相。兄長們得知站在前面的這一位顯赫人物,卻是他們所陷害的約瑟,真是嚇得心驚膽戰,不知所措。
444-5節:約瑟向眾兄保證他的饒恕,並解釋這一切所發生的事,是神保全他們性命的方法。哥哥們把他賣到埃及來,按表面看,這是出於人的惡意,但實際上,乃是出於神美意的安排,為要藉此以保全一家人的性命(參7-8節;5020)。

446-13節:他向眾兄宣佈:饑荒尚有五年,趕緊請老父和全家遷來埃及,在最肥美的歌珊地區定居,並要好好奉養老父。「現在這地的饑荒已經二年了」約瑟是三十歲時作埃及宰相(參4146),至今已經過了七個豐年和兩個荒年,故他現年卅九歲,距他被賣之時已有二十二個年頭(參372)。『歌珊地』乃屬蘭塞境內的地(參4711),是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邊一塊肥沃富庶的土地,與書珥毗連,距離紅海不遠。後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是由此地經紅海進入西乃曠野(參出123713181522)。

4414-15節:約瑟宣佈完畢,便伏在便雅憫頸項上,彼此擁抱痛哭。於是多年仇恨,化為雲煙。兄長們化憂為喜,化恨為愛,和好如初。這實在是很動人的一幕,約瑟那偉大的饒恕,值得欽佩。「隨後他弟兄就和他說話」不再存著忌恨(參378)和畏懼(參4418)的心說話,而是說和睦的話(參374)。



參考資料:
1.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創世記
2.梅仇笑紅著:創世記(網上版)
3.丹尼斯•莫克:創世記查經(網上版)
4.鄺炳釗著:創世記

Group study notes questions - 8/2/2013

小組查經:創世記
主題:起初神創造天地
日期:822013

第二十六課:約瑟的寬大(4414515

雅各雖然不想便雅憫同他哥哥們到埃及糴糧,但因饑荒甚厲害,別無他法,只有讓他的兒子們都去了。約瑟見他們帶來了便雅憫,即放了西緬,又擺設宴席招待他的兄弟。其後又設計在他們取糧離開後,以失竊銀杯為理由,將他們全抓回來,迫使他的哥哥流露真情,後悔以前出賣兄弟之罪過。約瑟這回真的吐了一口冤氣,又能令那些作惡的哥哥們悔不當初。他也目睹哥哥們有所改變,對父親有孝心,不想他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甚至願替弟弟便雅憫頂罪。這些都致使約瑟與他們相認,饒恕他們,並勸慰他們這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有神美好的旨意。最後約瑟要他們把父親及所有的家人帶來,以便得以渡過還有五年的飢荒。

問題討論
1.約瑟的哥哥對於他們過去所犯的錯誤存有怎樣的態度?當我們犯錯之後,應有
      怎樣的態度?




2.面對一些嚴重傷害過我們的人,當你有機會報復時,你會怎樣?





3.在約瑟對兄長的態度上,我們找到和好關係的主要因素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