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7, 2014

Group study notes - 1/17/2014

小組查經:出埃及記查經
主題:神的救贖
1172014

第十一課:分擔領導(178-1827

這段經文加插了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爭戰之事蹟。這是一場靈戰──「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17  11)這經文告訴了我們,以色列人每遇到困難時,他們要做的,是「舉手」禱告,而不是埋怨,惟「舉手」能使他們逢凶化吉。這是以色列人最重要的一課。

其後,任勞任怨的摩西從他岳父那裡學到一些寶貴的行政管理功課,就是挑選一些屬靈、有才能、敬畏神、誠實、不貪財、無色慾者作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去管理百姓。摩西讓人分擔領導的責任,使他心力不至耗盡,百姓也不至因不能忍受而困擾。

(一)外在的敵人:與亞瑪力人爭戰(178–16
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之後,在曠野第一次與敵人爭戰。

8節:這段經文記載一個遊牧民族亞瑪力人和以色列人爭戰的事。亞瑪力人來到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亞瑪力人,本是以掃的後裔,是以掃兒子以利法的妾亭納所生的兒子(參創3612)。亞瑪力人是住在加低斯巴尼亞,屬遊牧民族之一。按申命記所述,他們的所作所為,是無情無義。因他們欺侮疲乏困倦中的以色列人,擊殺落在隊伍後邊的軟弱人(參申2517–18)。他們惟恐以色列人會久居西乃曠野,所以襲擊他們。這也可說是沙漠地帶為爭奪山谷牧地之戰。
  
9節:首領摩西為了以色列人的安全,就吩咐他的助手約書亞挑選人和亞瑪力人對抗,「約書亞」在此首次出現,他是嫩的兒子,是以法蓮的第十代孫子。以法蓮的父親是約瑟(參代上720–27)。他原名為何西阿(參民138),後摩西給他易名為「約書亞」,意為「耶和華拯救」。摩西臨終前按手在他頭上,成為摩西的接棒人(參民2718)。摩西往山上備戰或觀戰,他是帶著代表神權威之杖而去。他相信這曾被神重用的杖能擊敗亞瑪力人。

10-13節:果真如此,當摩西舉起神杖(代表向神求助或求力量),以色列人就得勝,可是摩西的手因疲乏而下垂,亞瑪力人便得勝。為了要穩定摩西舉手,陪同他上山的亞倫和戶珥,為幫助摩西一臂之力,就搬了一塊石頭,讓摩西坐下。他們兩人就左右扶持著他的手,直到日落,以色列人便打敗亞瑪力人。這是一場聖戰,表面看來作戰領袖是約書亞,其實是耶和華神為統戰總司令。得勝不在乎人,而是靠神的大能得勝。

14節:為記念戰功,神吩咐摩西把戰事記錄下來,留傳與下一代。「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記念」,這書可能指「耶和華的戰記」。寫下神賜得勝的方法,及滅絕亞瑪力人的決心。

15節:摩西遵命而行,且築起一座壇以示得勝仇敵的明證,並稱壇為「耶和華尼西」,意即「耶和華是我們的旌旗」(15節)。提醒我們,戰爭並不是靠馬和戰車得勝,而是靠萬軍之耶和華神,因祂是我們的盾牌與力量。有神作我們的元帥,就能「旗開得勝」。古代豎立旗幟有三個特徵:(1)作為記念, 旗幟上必有徽誌,像在曠野掛在杆上的銅蛇(參民218–9),或一些民族的圖騰。(2)作為集合的標誌(參賽526)。(3)是傳揚某一種信息(參詩604)。
 
16節:「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 因亞瑪力人與以色列民為敵,即與神為敵(參創123

(二)內在的問題:需要別人分擔領導責任(181–27
1-4節:當摩西蒙召前往埃及,可能因工作的緣故,就打發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回他岳父家。後來岳父葉忒羅得聞摩西帶著所有的以色列人,朝向米甸曠野而來。於是就帶著摩西的妻兒,來到安營的地方,讓他們家人團聚。摩西的長子名革舜,意即「寄居者」,次子名以利以謝,意即「神幫助」。摩西加上註解說:「神幫助了我,救我脫離法老的刀」。
  
5-12節:摩西以親嘴之禮迎接岳父,這是親友見面或送別之禮,現今中東一帶的人,仍沿用此禮。翁婿兩人同進帳棚,相見甚歡,侃侃而談,摩西述說神為以色列的緣故向法老和埃及人所行的一切,及在路上所遭遇的一切艱難,神都一一拯救他們。摩西所見證的這一位神,是大有權柄管理,引導和賜能力的神。因此葉忒羅聽了就有非常震驚的反應。「便甚歡喜」(9節),含有「大大驚奇」的意思。葉忒羅雖然終生事奉亞伯拉罕的神,更是他們祖宗的神,但從未體驗過神是有如此的大能,可以給以色列人一切的好處,因此他開口稱頌神,並說耶和華比萬神都大。他為了表示對神感恩,獻上燔祭和平安祭。
  
13-23節:葉忒羅見摩西從早到晚忙於審判百姓,這是一種司法的工作。在古代,行政與司法集中在一起。事實上,摩西是身兼祭司和先知的工作,將神的律例和法度教訓百姓。摩西身兼數職,是獨木難支,會有疲憊的感覺。因此葉忒羅向摩西建議從十二支派中選出賢能,分擔重任。這種分工分層的策略,就可減輕摩西的擔子,也使事情易辦,且促成合作和團結的精神,可看出同工配搭的重要。

「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這是作官長的行政工作,這工作要分開來,由別人去做。但是,這別人卻不是甚麼人都可以,乃必須是有才能的人。這僅是智力和才幹,單有才能還不足,尚須有品德如下:「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 敬畏神的人,他才會有真正的良心,因為知道有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和無所不能者,常在鑑察他一切的思念、言語和行為。也惟有敬畏上帝的人,才會真的誠實無妄和恨不義之財。
  
「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這是官長中,仍有分層負責的人。要按其才幹和品德,以及實際的需要,分派不同的職分。這裏所用的名稱,似乎是軍隊的組織,而不像民事的官長,但這卻正是漂流曠野中以色列人的實境。

「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這是司法的工作。在古代,行政與司法常常是集中在一起的。雖然如此,在細別區分行政階層以後,由行政人員兼辦司法的事,在工作分量上說,仍然是行得通的。在分層負責之後,那些行政兼司法的人,就可以隨時隨地處理百姓的紛爭案件,而不必遠道到摩西一人的跟前來,站在他的左右輪候許久才能得到審判的難處了。
  
「大事都呈到你這裏,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是簡縮的講法。其真意是小事件由下層解決,解決不了的向上層申訴。至於需要祈求神諭決斷的案件,才呈到摩西跟前來。

「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這是一舉兩得的事。事事躬親,必有疏漏;摩西不但會因此疲憊,而且會失職受人責備。分工分層負責以後,不但自己輕省,也使事情易辦,並且促成合作和團結。
  
24-27節:「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24節)由此可知,摩西是一個謙虛而有智慧的人,肯接受長輩的教導。正如俗語所言:「謙受益,滿招損。」這是成功領袖的座右銘。摩西樂於改變自己以前那種獨斷獨行的辦事方法,以後就在處理民事上,都順利進行。領袖成功因素之一,就是樂於接受改進的途徑。
 

參考資料:
1.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出埃及記
2.梅仇笑紅著:出埃及記(網上版)
3.賴建國著:出埃及記(天道聖經註釋)

Group study questions - 1/17/2014

小組查經:出埃及記查經
主題:神的救贖
1172014

第十一課:分擔領導(178-1827

這段經文加插了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爭戰之事蹟。這是一場靈戰──「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17  11)這經文告訴了我們,以色列人每遇到困難時,他們要做的,是「舉手」禱告,而不是埋怨,惟「舉手」能使他們逢凶化吉。這是以色列人最重要的一課。

其後,任勞任怨的摩西從他岳父那裡學到一些寶貴的行政管理功課,就是挑選一些屬靈、有才能、敬畏神、誠實、不貪財、無色慾者作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去管理百姓。摩西讓人分擔領導的責任,使他心力不至耗盡,百姓也不至因不能忍受而困擾。

問題討論
1.從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的爭戰中,我們看到在爭戰中得勝的關鍵在那裡?



2.葉忒羅建議所選出領袖的資格有那四方面? 你對這四方面有何評論分享?



3.如果你作為領袖(例如:組長),從摩西身上我們有什麼學習?

Friday, January 3, 2014

Study notes questions (1/3/2014)

小組查經:出埃及記查經
主題:神的救贖
132014

第九課:過紅海(1317-1521

當法老徹底承認沒法與神抗衡,答應摩西所求,容他們離去後,以色列人偉大的、艱苦的曠野旅程即告開始。神沒有帶他們經過非利士人之捷徑,免得他們懼怕(打仗)而返回,他們走了一條漫長的路,他們也守信地將約瑟的骸骨帶走。神在白天以雲柱(遮擋太陽),夜間以火柱(供他們光亮,不致懼怕)引導他們。當摩西帶領會眾來到紅海邊緣,法老精兵已開始追上來,前有無法跨越的紅海,看來是死路一條。但神用雲柱隔開埃及人與以色列人,使他們無法接近,神又使紅海的水分開,以致以色列人可以從中間乾地過海。當法老軍隊仍要追趕,神藉摩西舉杖使河水復合,令法老全軍覆沒。以色列人目睹神大能的作為後,將他們對神的感恩和讚美化成詩歌,米利暗亦帶領婦女跳舞唱歌,取代了他們叛逆、絕望抱怨之聲。

問題討論
1.神以雲柱火柱來引導以色列民。在你的生命裡面,神常以甚麼來引導你的道
      路?你是否經歷神無時無刻的同在?





2.當以色列人在困境時,他們的反應如何?我在遇見困難時對神的態度如何?是
      埋怨、懷疑,還是信靠、順服?





3神怎樣使以色列民面對後有追兵,前有紅海的危機轉變成轉機?請思想,在你

      過往的日子中,你能數算出神將哪些危機轉變成轉機及祝福嗎?

Study Notes (1/3/2014)

小組查經:出埃及記查經

=>神的旨意卻是要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14:4節)

主題:神的救贖

第九課:過紅海(1317-1521

當法老徹底承認沒法與神抗衡,答應摩西所求,容他們離去後,以色列人偉大的、艱苦的曠野旅程即告開始。神沒有帶他們經過非利士人之捷徑,免得他們懼怕(打仗)而返回,他們走了一條漫長的路,他們也守信地將約瑟的骸骨帶走。神在白天以雲柱(遮擋太陽),夜間以火柱(供他們光亮,不致懼怕)引導他們。當摩西帶領會眾來到紅海邊緣,法老精兵已開始追上來,前有無法跨越的紅海,看來是死路一條。但神用雲柱隔開埃及人與以色列人,使他們無法接近,神又使紅海的水分開,以致以色列人可以從中間乾地過海。當法老軍隊仍要追趕,神藉摩西舉杖使河水復合,令法老全軍覆沒。以色列人目睹神大能的作為後,將他們對神的感恩和讚美化成詩歌,米利暗亦帶領婦女跳舞唱歌,取代了他們叛逆、絕望抱怨之聲。

(一)耶和華神的帶領(1317–22
17節:神沒有讓以色列人經過蘇彝士地峽(Suez isthmus)北部的邊緣,然後沿岸直走到迦撒這一條到迦南地的捷徑,是因為這條路會經過腓利士地。因為神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就回埃及去。」這地區在當時有許多堅固的城鎮,若以色列人從此路去肯定會遇見戰爭。

18節:「紅海」直譯為「蘆葦之海」(18節),正確的地點至今日仍未有結論,一般學者認為是在蘇彝士灣北部添沙湖(Timsah)一帶的沼澤地帶。「曠野的路」沿西乃半島西岸向南行之路。

19節:摩西沒有忘記約瑟的遺言,把他的骸骨一併帶離埃及(參創5024–25)。

20-22節:為了使以色列人能日以繼夜的趕路,好遠離法老,耶和華在日間為以色列人預備了雲柱,在夜間預備了火柱來引路(21節)。雲柱火柱的樣子有許多的推測,有說是一片雲彩,有說是一些長杆。但無論是甚麼,重要的是表明了神無時無刻的同在和帶領,也是以色列民肉眼可以看見神同在的記號。
 
(二)以色列人面對紅海(141–4
1-2節:耶和華要以色列人轉回,然後安營在比哈希錄(埃及名,意為「鹽湖地區」或「女神哈多之家」)前,密奪(守望樓)和海的中間,對著巴力洗分(北方之神),靠著海邊。

3-4節:法老看見這情形就以為以色列人迷路,被困在曠野,有機可乘,欲追襲以色列人。然而神的旨意卻是要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4節)埃及人在此次的經驗中,曉得只有耶和華是獨一無二的真神。



(三)法老追趕以色列人(145–9
5節:當法老聽聞以色列人逃跑,心有不甘,無論在人力、財物方面也會損失很多。他會缺少龐大數目的奴隸為他做建設的工作,而且以色列人昂然無懼的離開,使法老懷恨在心,這使法老和臣僕向以色列人改變主意。聖經說神使法老的心「剛硬」(48節),剛硬可譯為「任憑」,當一個人不斷違抗神的旨意時,神會任憑他,不再眷顧他。神也要在他的不順服中彰顯權能。

6-9節:法老召集了六百輛特選的戰車和全埃及的車要去攻打以色列人。「車兵長」原文有「第三人」的意思。這種戰車可能像中東的戰車,可載三人,一人駕車,一人作戰,一人手持盾牌做副手,其中一人就是「車兵長」。此外,還有馬兵、步兵,這些都是訓練有素的精壯部隊,且有法老率領,聲勢浩大,陣容壯觀,必能將那些手無寸鐵,烏合之眾的以色列人一網打盡。對埃及軍隊而言,勝利是易如反掌,但謀事在人,成事在神。

(四)選民在恐懼中再蒙神的保證(1410–18
10-12節:以色列人看見埃及兵臨近時的反應,說明了他們的信心在動搖。他們又再度埋怨及責問摩西,責怪摩西領他們出埃及,他們情願死在埃及,也不願面對這場戰爭。他們遇見困難就懷疑及反叛。他們這種無理取鬧,怨聲四起,真會令人煩燥,身為領袖的摩西,並無責備他們。

13-18節:摩西的回應卻是大有信心的:「不要懼怕,只管站住。」(13節)。然後摩西給了一個由神而來的保證:「耶和華必為你們爭戰」(14節)。這個保證的後果是埃及軍會全軍覆沒。神吩咐他們不單是站住,還要往前行,神要為他們打開紅海,讓他們經過乾地。這是一個信心的考驗。當人覺得走投無路時,神要為人開路。結果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帶領下,下海行走,如走乾地。神奇妙的作為彰顯:使紅海分開,使以色列人在海中乾地行走,使埃及人最後一次心硬,要在法老和他的全軍上得榮耀,讓埃及人認識耶和華是神。

(五)耶和華的拯救(1419–31
19-20節:耶和華向摩西保證,祂要救贖其子民,不會丟棄撇下他們,神差遣使者與安排雲柱救助百姓。神的使者、雲柱代表著屬天的軍隊,神要親自保護祂的子民,不受敵人的攻擊。神的使者在以色列人和埃及兵之間形成一個阻隔,讓以色列人有充分的時間行動。

21-22節:於是摩西便伸杖,神使用一陣東風將海水分開,以致以色列人能從乾地走過。

23-25節:埃及軍看見以色列人從乾地走過紅海,也不加思索就追趕過來,但是耶和華使他們車輛的輪脫落(25節),「脫落」意即轉到旁邊。可能使車輪陷在濕泥中,而難於轉動,使其動力受阻。

26-神吩咐摩西伸杖使海水復流,淹沒了埃及全軍。當以色列人看見埃及全軍被殲滅時,就敬畏神(31節)。這是他們在面對困難時就該有的心態。神的子民必須認識到神有能力拯救他們,在苦難中相信祂而不是害怕。神的子民也當認識神是那一位終極的審判者,因此當敬畏並順服祂,而不是反叛及埋怨。「信服」服從神及祂僕人摩西的領導


 
(六)得救者的讚美詩歌(15::1–21
這一章是上一章的延續,「那時」指以色列人安然走過紅海,埃及全軍覆沒,他們得著拯救後。這是為慶祝神大勝法老及其軍隊的讚美詩。詩的重點是神自己;神的名字「耶和華」出現了十次。

1節:這一章是用凱歌的體裁來描述同一件事,這是仿照當時埃及人作詩的格式寫的,稱為「六行體」,意即每一段有六行詩。第1節是導曲

2–5節:為第一段,描寫神和選民的關係(神是選民的力量、詩歌、拯救、神、父親列祖的神、戰士)。

3-10節:為第二段,描寫神的大能(神展大能,顯出榮耀,大發威嚴,結果使敵人消滅)。

11-18節:為第三段,描寫神如何引導祂的選民(摩西以先知的眼光預見進迦南的榮耀,他在第1113節描述了神的屬性:至聖、至榮、可頌可畏、行奇事、有慈愛、行救贖、有能力及永恆)。

19-21節:是米利暗帶領一切婦女唱的凱歌,重複導曲的部分。跳舞表示歡欣,讚美神的勝利。神實在伸出祂大能的手拯救以色列人,祂以慈繩愛索,牽引他們平安地進入應許之地,這一切都證明耶和華神是得勝之君,永遠為王。
 

參考資料:
1.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出埃及記
2.梅仇笑紅著:出埃及記(網上版)
3.賴建國著:出埃及記(天道聖經註釋)

Article (以信仰的眼光看撲克牌) ...

URL: http://forum.1ch.hk/gogo/redirect.php?tid=9787&goto=lastpost

=== quote ===
以信仰的眼光看撲克牌

經過一場慘烈的戰役之後 第二天就是禮拜日
隨軍牧師要帶領宗教活動 牧師要求士兵們拿出聖經或是祈禱書
他注意到一位士兵正盯著一副撲克牌看

活動結束後 士兵被牧師帶去見少校營長
牧師向少校解釋自己看到的情形
少校告訴青年的士兵
如果他不能說出個理由 就等著被懲處吧!


年輕的士兵告訴少校說
在祈禱的時候 我沒有聖經也沒有什麼祈禱書
所以就用了自己的撲克牌 接著說明...

「王牌-A」它告訴我 只有一位上帝 沒有其他的神
「2」它提醒我聖經有兩個部份 舊約和新約
「3」告訴我 上帝是三位一體 聖父聖子和聖神
「4」提醒我福音有四部 馬太 馬可 路加 約翰福音
「5」它提醒我那五個被新郎拒於門外的糊塗童女和五個得救的童女
「6」讓我深切的注意到上帝只花了六天的時間創造天地 上帝認為一切都很好
「7」它提醒我 上帝在第七天休息了
「8」使我想到登山八福
「9」我想到那九個被耶穌治癒的痲瘋病人 
     總共有時個被治癒 但是只有一個人留下來感謝祂
「10」提醒我 由上帝的手刻在石碑上的十誡
「傑克-J」使我記起來黑暗之王 像是一頭四處遊獵的獅子 吞食它能吞下的所有東西
「皇后-Q」我見到了教會 耶穌的新娘
「國王-K」它提醒我 耶穌是統治者中的統治者 是王中之王


一副撲克牌有三百六十五個點點 這是一年的天數
一副撲克牌有五十二張牌 這是一年的星期數
一副撲克牌有十二張牌畫上人像 這是一年的月份數
一副撲克牌有四種花色 這是一年中季節的總數

年輕的士兵接著對少校說 
長官 我的目的是正直光榮的
我的撲克牌像是我的聖經 我的祈禱書和我的年曆一樣來幫助我

最重要的 我的撲克牌提醒我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五十二個星期 十二個月 
我需要耶穌 並且常常要為所有的人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