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1, 2014

Study Notes - 3/21/2014

小組查經:出埃及記查經
主題:神的救贖
3212014

第十八課:會幕的設計(251-2721

西乃立約之後,神呼召摩西上山,向他啟示建造會幕的藍圖(24章)。以色列民脫離埃及的奴役,為要敬拜事奉耶和華。他們來到西乃山,與耶和華立約,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子民(196)。他們在那裡向神下拜。西乃山成為敬拜的聖所。然而西乃山不是他們的目的地,他們還要前往應許之地。在前往應許之地的路上,他們要有一個敬拜耶和華的場所,於是會幕就這樣誕生了。

(一)為聖所奉獻(251-9
本段是整個建造會幕事工的引言。

1-2節:「當為我送禮物來」這禮物的原文是「奉獻」,是崇拜神而甘心獻上的。這奉獻也應該是出於樂意的。這樂意的原義,是出於自己心意的驅使而來的,不是因他人的要求而做的。神吩咐選民要學習甘心奉獻,如此的心意,才能蒙神喜悅,也能激動他們愛神與崇敬神的心。奉獻不只是祭司與長老的特權,而是每一個以色列人都有機會。可見建造會幕(神的居所),是上下一心,各盡本分的事。百姓果然甘心獻出所有的財物,為建造神的家,而且是綽綽有餘(參365)。

3-5節:「所要收的禮物,就是金銀銅」這不但是按價值的貴賤而排列,而且將來在聖幕中,其所處的位置和所製造的器物也有分別。「藍色紫色朱紅色線」這三種顏色的線,在當時比金銀銅還要值錢,因為是要從深海獲取貝殼類生物來作染料的。「細麻」是埃及出產的編織品(參看931),甚為昂貴的布料。「山羊毛」指未經染色的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 是染紅色的皮料。「海狗皮」原文可能作海豚或只指珍貴乾燻的皮料。  「皂莢木」是屬於金合歡木類的,僅在西乃半島和死海沿岸曠野生長的堅硬木材(參賽4119)。此木不易朽爛,又不沉重。故此,約櫃、陳設餅桌、祭壇、香壇和帳幕的豎板等,均用這種木材建造。

6-7節:「點燈的油」是用橄欖搗的油(2720)。「膏油」是指聖膏油(3025),其「香料」是沒藥、香肉桂、菖蒲、桂皮等(3023-24)。香為聖香(3035-36)。「紅瑪瑙」是產於哈腓拉(創212),現今亞拉伯和印度的名貴寶石。古時多作為刻印鑑之用。「以弗得」是大祭司的聖衣(參286-14)。「胸牌」是大祭司的服裝裝束之一,作法和材料可在2815-30見到。

8-9節:建造這聖所的目的,是使神可以住在他們中間。約114就有這含義。所以舊約的聖幕和聖殿,都含有預表基督「道成肉身」的意義。會幕的模式與一切聖具的製作,都是依照神所指示的樣式。

(二)約櫃的做法(2510-22
10-17節:會幕中有兩樣最重要的聖具,就是約櫃和施恩座。約櫃是會幕的中心,是神寶座的所在,約櫃本身是長方形的箱子,用皂莢木造成。裡外包金,四圍鑲金牙邊,櫃腳有四個金環,以便搬運。環內穿有金杠,以便扛抬,神所賜摩西的法版(十誡)放在約櫃內,故此稱為「法櫃」(2634)。施恩座跟約櫃一樣長和闊,被置於約櫃之上。原文該字為「遮蓋」,原意為「蔽罪」。施恩座可譯為「蔽罪座」(17節)。因著神的施恩,而使罪得遮蓋。可見蔽罪是消極行動,施恩乃是積極的表現。

10節:「肘」這是古代長度的計算單位(代下33)。肘原本是指人身上臂和下臂相連的關節處,但用為計算長度時,就是由關節處至大拇指尖端的距離,便是一肘(參看申311),約等於現今的零點四五公尺十八英吋

11-12節:「精金」法櫃是整個聖幕中最重要的器物,是神與摩西和其後與大祭司相會的所在(22節),因此是整個聖幕的中心,所以要裏外包上精金,四圍鑲上金牙邊,連安在櫃腳的四個環子,也要用金子鑄造。

13-15節:「兩根杠」這是用來抬法櫃的,也是以皂莢木製成,用金包裹,並須經常各穿在長方櫃側的兩環之間,不可抽出,表示可以隨時起程的意思。

16節:「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裏」原文是未完成時態的命令式。表示當時摩西仍在山上,法版還未交給他,而他卻在櫃子造成後,必須將這兩塊刻上誡命的法版,放在裏面。所以這櫃子稱為法櫃。

17節:「施恩座」原文的字根是遮蓋的意思。因此,這是用精金造的櫃蓋。在贖罪日,大祭司要彈血在這蓋上(利1613-15),表示祈求上主,因這祭牲的血,而不用法版上的誡命來察看我們的罪惡和罪孽,因此便叫這櫃蓋為施恩座,或蔽罪蓋。希伯來書第九章就詳釋了這是預表基督要來捨身流血作贖罪祭,使神在基督裏施恩赦免人的過犯的意思。

18-20節:基路伯是施恩座的一部分,位於施恩座的兩端。用精金錘出來而連成一塊,臉對臉的安放法櫃蓋上,用翅膀遮蓋施恩座。基路伯是被描述為守護法櫃的天使。

21節:本節說明施恩座與約櫃的相關位置:施恩座放在櫃的頂端,二者相連。而法版則要放在櫃中。

22節:「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說明約櫃與施恩座的功能。

(三)陳設餅桌的做法(2523-30
23-24節:會幕另一重要陳設,是放陳設餅的精金桌子。桌子長二肘(約30吋),寬一肘(約15吋),高一肘半(約23吋)。

25-28節:將金環安在四角上,然後將兩根以皂莢木包金的木扛,穿過金環,以便扛抬及搬運,與約櫃的製法相同。

29節:桌子上應有可放陳設餅的盤子,杯子,酒瓶和斟酒用的酒杯,並都要用精金製造。

30節:「陳設餅」的字義是指「面餅」,是用細麵烤成的(利245-9),分成兩行,每行六個餅,這十二個餅預表十二支派。表明神不只是供應物質的餅,支持他們的肉體生命。透過神在他們中間的同在,也要供應他們屬靈的生命。另外也表示以色列民願意將自己勞苦所得的果實,分別為聖歸給耶和華;同時也藉此承認他們所得的一切收成,全是神所賜的。

(四)燈檯的做法(2531-40
31節:聖所內安放燈台,是用一塊精金錘出來。

32-36節:燈台中間的主幹連著支柱和下面的燈座。主幹兩旁各有三枝。每個枝子上都有杏花狀的環、有花球和花瓣作裝飾。

37-40節:七燈上有燈盞,祭司要點燈,由晚上到早晨,不斷修剪,保持燈光照耀。此乃預表神用光來照以色列,並教訓他們要有光明的生活。

(五)會幕的做法(261-37
前章講過會幕中約櫃、供桌及金燈檯的做法之後,本章接下來講會幕本身的做法。

1.幕幔的做法(261-14
本段講述遮蓋會幕的幔子與罩棚,共有四層,每層的材料和顏色各不相同,從最裡面的講起,由內而外:(1)用細麻製作十幅幔子,作為帳幕的第一層。這正好遮蓋整個聖所及至聖所,祭司長會幕內事奉時抬頭可看到,其材料及做法與隔開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相同(2631),上面繡有美麗的圖案及基路伯(1-6節);(2)用山羊毛織十一幅幔子作為第二層上蓋(7-13節),(3)用染紅的公羊皮作為三層上蓋(14節上);(4)最後用海狗皮作最外層的上蓋(14節下)。

2.幕板的做法(2615-30
本段說明會幕的主體結構,有48塊皂莢木板作成,圍起一片長約13.5公尺,寬約4.5公尺的長方形區域。這區域又由幔子隔開,分為外面的聖所(約9公尺長,4.5公尺寬),及裡面的至聖所(長寬高各4.5公尺)。會幕豎板長度約4.5公尺,只立足會幕的南北側及西側(後面)。模板緊密相接,不留縫隙,也沒有窗子。模板結構體上方則有四層覆蓋物遮蔽(前一段)。

3.幔子的做法(2631-35
這裡講隔開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神吩咐摩西用三色的細麻巧製至聖所的幔子。幔子是將至聖所與聖所分隔開,有阻隔之意,這教導了神與人是有分別的。神在施恩座上,在以色列人中間居住,但神是聖潔的,祂要與人分開。人非聖潔就不能朝見神。

約櫃與施恩座的位置上在至聖所(33-34節)。供桌子聖所內的北邊,金燈檯是在聖所內的南邊,彼此相對(35節)。

4. 門簾與柱子的做法(2636-37
會幕東邊的入口,則用五根柱子上掛簾子,來隔開會幕與外界。祭司只要掀開簾子就可進入聖所。

(六)祭壇的做法(271-8
前章講完帳幕本身的做法,本章則繼續說明會幕院子中的器具的做法。首先講到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祭壇,其次是會幕的院子。整座會幕並不單指那帳幕,也包含帳幕外的院圍,以及院圍內的院子用作殺牲獻祭的地方。在這院子內,主要的擺設是洗濯盆(3017-21)和祭壇。

會幕是為崇拜神而建造的。以色列人的崇拜,以獻祭為主要項目之一。因此在會幕的院圍內,就設置有獻祭的壇。這壇是用皂莢木板做成,外包以銅,並在四拐角上各安一角,與壇接連一塊。這壇是五肘正方,高僅三肘。壇內中空,壇身下半部有銅網和圍腰板,並有四個銅環安裝在銅網的四角上,用以穿杠以便扛抬之用。杠也是用皂莢木製成,但亦用銅包裹的。

(七)院子的做法(279-19
任何聖殿或神廟都有一個神聖區域,把聖所與其他地方加以區隔。這區域往往也是提供重要禮儀活動的場所。會幕的原則以及後來聖殿的內院,即是為此設立。

院子南北兩面各有一百肘長和五肘高的帷子,掛在二十根柱子上;西面則寬五十肘,帷子是掛在十根柱子上;東面有門二十肘,門左右各十五肘並各用三根柱子掛帷子。門上有門簾,掛在四根柱子上。門簾的料子和帳幕門簾的料子一樣,是用珍貴的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撚成的細麻織成的。帷子的材料價值較低,只用撚成的細麻製成。柱與柱之間有銀杆連結,也有銅作的橛子牽繩以拉緊院圍的直立度。柱子下面有銅座,上面有銀為掛帷子之用。柱子本身的材料不明,但柱頂卻用銀來包裹的。

(八)燃燈之例(2720-21
2531-40節已說明燈檯的做法,本段繼續說明點燈所要用的油。而且聖所中的燈,每晚都要點直到天亮。負責點燈和清理這燈的人,就是祭司(利242-4,對此有較為清楚的規定)。在黑暗的夜晚,會幕裡面有燈照明,會幕外面,有火柱照耀,二者均能指引神的子民及事奉者,行在神的光中。

參考資料:
1.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出埃及記
2.梅仇笑紅著:出埃及記(網上版)

3.賴建國著:出埃及記(天道聖經註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