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3, 2015

11/13/2015 小組查經—太 22:15-22

11/13/2015 小組查經 22:15-22

I.  導論﹕在耶路撒冷,攻擊主耶穌的人群愈來愈多先是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21:23),加上法利賽人(21:45),現今希律黨入伙(22:16),隨後撒都該人(22:23)和律法師(22:35)也不落後,一同起來盤問主耶穌。法利賽人、希律黨和撒都該人本是三個彼此敵對的政治/宗教組織,現今有共同敵人,雖為烏合之眾,但是齊心同流合污。

II. 法利賽人商議怎樣除掉主耶穌,違犯他們的政治立場,邀請希律黨出手,來盤問和試探主耶穌納稅給該撒的事,希望抓到主耶穌的話柄,祂的回覆,或能觸犯群眾的怒氣,或能惹起羅馬長官的干預﹔

1.      以色列國已被亡國,當時是羅馬帝國的殖民特區,法利賽人是他們一個宗教/政治的大黨派,希律黨是一個支持希律王和間接支持羅馬政府的政治黨派﹔法利賽人本來極其憎恨希律黨徒,視他們為賣國賊,猶太人的公敵,但是為要除滅主耶穌,竟與他們聯手,可見罪惡的可怕。

2.      希律黨盤問主耶穌時,極其狡猾,但被主耶穌識透他們的詭計。

3.      當時猶太人要納的稅共有﹕
A.    向羅馬政府納的﹕
a.       地稅農田或房屋佔據的地稅
b.      收入稅
c.       人頭稅男丁:1465歲﹔女子:1265
B.     聖殿稅﹕男丁從13歲起,成為律法之子,就必須納此稅
4.      主耶穌沒有田地,亦無收入,希律黨質問祂的就是向羅馬政府納的人頭稅。

5.      猶太人向羅馬政府納稅是用羅馬錢幣,納聖殿稅時則用猶太人錢幣。

6.      「這像和這號」(第20節)在羅馬錢幣上,一面鑄有該撒的肖像和名字,另一面刻上「最高祭司」幾個字,表明該撒是大祭司,猶太人的法利賽人和奮銳黨極其不滿,視之為褻瀆神之罪行。

7.      「該撒」原是主前44年成為羅馬帝國獨裁統治者的猶利烏.該撒的姓氏,後來成為了羅馬皇帝的尊號。

8.      「歸給」(第21節)希臘文聖經所用的動詞是一般用在付賬和還債上,這裡說明他們既用該撒的錢幣,在該撒的制度下生活,就有責任交稅,歸還給他。

9.      那麼,「神的物」是指甚麼?(參考 1:269:6

III. 思考與生活問題:
1.      基督徒活在世上最少有兩個國籍,一個在地上,另一個在天上。那麼,您當怎樣盡您國籍的本份過活?






2.      我們既有神的像在我們裡面,我們怎樣可以把神的像歸給神?(參考 4:20-24西 1:15

Friday, November 6, 2015

11/6/2015 小組查經—馬太福音 22:1-14

11/06/2015 小組查經—太 22:1-14

I.       導論﹕太 21:23-22:14 祭司長和長老來考問主耶穌的權柄,主耶穌乃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並以三個比喻回答他們﹕
A. 21:28-32 兩個兒子的比喻。
B. 21:33-46 兇惡園戶的比喻。
C. 22:1-14   王擺設的娶親筵席。

1.      王擺設的娶親筵席是主耶穌回答他們質問的總結,更清楚表明猶太人因著不信/不接受而被棄絕,外邦人雖然與神沒有特殊關係,因為被邀請就來赴筵席,反而蒙福!

2.      22:1-14娶親筵席的比喻有兩個重點(22:1「又用比喻」的「比喻」是複數,所以這比喻很可能是由以下兩個比喻組合成)﹔
A.    王的朋友不接受邀請,以至被棄絕,城也被毀(22:1-7
B.     在大路上召聚來的人,有一位不穿禮服,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22:8-14

II. 22:1-7王的親友不接受邀請,以至被棄絕,城也被毀﹕

1.      猶太人的娶親是人生大事,在主耶穌時代,他們的婚筵通常是七日七夜,何況這婚筵是一個王為兒子而設的!

2.      筵席顯示神恩的豐盛,充滿平安喜樂,聖經常用筵席來比喻神的國度。(參考啟 19:7-9

3.      天國的王很明顯是父神,兒子就是聖子主耶穌。

4.      第一班被召來赴筵席的人都是王的朋友,王很可能已預早邀請了他們,到筵席預備妥當的時候,王一次、二次邀請他們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

5.      王很有忍耐的心,最一次邀請這群客人,亦遭拒絕,有些人看「自己田裡」的工作比赴筵更重要,另一些人看自己的生意比王的邀請更要緊,對王一點尊重也沒有,這樣藐視王恩,已到了極點,而餘下的人更加兇惡,甚至「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

6.      請問這裡所提及的「王的僕人」是指誰而說? (參考 23:37-39

7.      「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請參考 24:1-2)主耶穌在此發出警告和預言,結果在主後70年逐字應驗了!

III. 22:8-14在大路上召聚來的人,有一位不穿禮服,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

1.      在大路上召聚來的人是王本來沒有邀請的,現今天國的福氣臨到他們了!王的僕人被凌辱,甚至被殺,神的子民被棄絕,但也不能阻別人不得到天國的福氣!
2.      「不論善惡」是相對上的總稱。

3.      當時王請客,都是王為他們預備禮服,穿禮服赴筵表示對主人恭敬,並珍惜那筵席。」王待那位沒有穿禮服的如「朋友」(第12節),所以他「無言可答」。

4.      請問,那位沒有穿禮服的朋友,結局如何?

5.      主耶穌最後的總結﹕「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這是甚麼意思?(參考 7:376:35﹔弗 1:4﹔提後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  問題思考和生活應用﹕
1.      現今每個人工作和生活都很忙,若然神邀請您在參與一些天國的事工,您會怎樣辦?


您被王邀請到筵席,您預備穿甚麼禮服?(參考 7:913-14

Friday, October 16, 2015

10/16/2015 小組查經

10/16/2015 小組查經—太21:18-21
I. 導論﹕這段經文與前兩段(即21:1-11和12-17)彼此有聯繫,無花果樹被咒詛再次預言和解釋與以色列人暫時被棄絕的原因!
II. 21:18-22 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可11:12-14,20-16)
1. 無花果樹的特性﹕
A. 先長果,後長葉。
B. 是夏天的果樹﹔夏天果子才成熟(可 11:13),夏天葉子才茂盛(太24:32)
C. 無花果樹、葡萄樹和橄欖樹常用來比喻以色列民族和神對他們的賜福。(申8:8-10﹔彌4:4﹔亞3:10﹔約1:48)
2. 那時是逾越節時期,夏天還未來臨,這棵無花果樹就長滿了葉子,還未有果子,是畸形的發展。
3. 主耶穌特意用這棵畸形發展,在春天裡就有葉子但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來比喻當時以色民族只有外表,並沒有實際,所以受咒詛!
III. 主耶穌再次教導門徒禱告的功課。(21:20-21﹔可11:22-26)
1. 禱告是一生學不完的功課。
2. 禱告大有能力。(主耶穌的弟弟雅各未信主時常聽主講道,信主後極著重禱告,他為主耶穌在禱告發出效果的教導上,發出阿們,阿們的回應—雅5:16-18)
3. 禱告要有信心—「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雅各在此加上註釋—請看雅4:1-3﹔使徒約翰亦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約壹5:14-15)
4. 禱告要有行動—可11:25-26。

IV. 思考與生活問題:
1. 一個信徒只有葉子,沒有果子,將來見主面的時候,怎樣向主交賬?一個人只有屬靈的外表,沒有屬靈的實際,結果怎樣?那麼,我們該怎樣生活和追求生命的成長?
2. 禱告不是唸經/符咒,禱告又不是稟神,禱告是人與又真又活的神交通!那麼,我們該怎樣禱告?

Monday, September 28, 2015

Romans series ...

http://www.desiringgod.org/messages/by-series/romans-the-greatest-letter-ever-written


Wednesday, January 21,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