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 2013

Group Study Notes: 5/3/2013


小組查經:創世記
主題:起初神創造天地
日期:532013

第十四課:所多瑪與蛾摩拉(1811938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和華神及兩位天使藉著人的形狀向亞伯拉罕顯現,帶來好消息及壞消息。好消息是他與妻子期待已久的應許快實現了,他們馬上便體會到初為人父母之喜悅。但跟著也帶來壞消息:所多瑪、蛾摩拉罪大惡極,將面臨神憤怒的審判。當神審判二城之消息傳到亞伯拉罕那裡,亞伯拉罕即時的反應是為所多瑪的人祈求,免去審判,因為他的侄兒羅得住在那裡。他懇切之禱告及代求得到神的垂聽,使羅得一家幸免於難,蒙天使救出。可惜他們並不珍惜神給他們的機會,回到神那裡。羅得的妻子因回頭望罪惡的城而變成鹽柱,羅得則又再失足,因喝醉了酒而與二女亂倫,生下摩押、亞捫二族人的始祖,世世代代成了以色列人的仇敵。

(一)應許以撒出生(181–15
181-2節:亞伯拉罕在幔利橡樹那裡,坐在帳棚門口。他看見有三人站在對面,馬上依照當時的習俗,出來謙恭有禮的迎接與款待陌生的旅客。「三個人」他們之中有一位是神自己(參1317-20節);耶和華親自和兩個天使(創191),以人的形狀向亞伯拉罕顯現。當時亞伯拉罕可能並未認出他們是神和天使。

183-8節:他先拿點水來為客人洗腳,這是極為尊敬客人的舉動。以水洗腳,將腳上的塵土洗去,使旅客感到涼快潔淨,然後讓他們在樹下歇息。這表明亞伯拉罕體貼同情行路人的疲乏困倦。接著以盛情款待陌生客進餐,「又嫩又好的牛犢」他擺上最好的來待客。而亞伯拉罕自己卻站在旁邊侍候。這是中東人的敬客之禮,迄今仍見於中東遊牧民族中。亞伯拉罕盛情款待陌生客旅的記載,成了『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132)的典故。

189-10節:耶和華和兩位天使向亞伯拉罕顯現,並肯定地為他的後嗣作出應許。他們問亞伯拉罕說:「你妻子撒拉在那裡?」由此可知他們對亞伯拉罕並不陌生。三人中有一位說:「到明年這時候,撒拉必生一個兒子。」(10節)這是神第二次向他說同樣的應許(創1721)。

1811節:「亞伯拉罕和撒拉年紀老邁,撒拉的月經已斷絕了。」本節是說明,從人這一面來看,他們是毫無生子的指望了。

1812-15節:撒拉在帳棚門口聽見就心裡暗笑說:「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撒拉是從人這一面來觀察事物,並推斷其可能性,認為這事不可能發生,因而心裏覺得好笑。耶和華知道撒拉的內心,因此向亞伯拉罕說:「撒拉為甚麼暗笑?」然後再說出一句重要的話:「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這是「神的全能」的一句註釋,正如約伯所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參伯422)我們的神是無所不能的神,無論有任何遭遇都不必驚怕,只要凡事交託(參腓46)。
 

(二)為所多瑪代求(1816–33
1816-19節:三人離開亞伯拉罕,向著所多瑪前行。亞伯拉罕送客的時候,神重申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亞伯拉罕必成為大的國,地上萬國必因他得福。他的眾子和眷屬都必要遵守神的道,秉公行義。「耶和華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神是樂意將祂的心意啟示給我們,問題乃在我們有沒有準備好去知道神的心意。「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這是指因為基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太11),故叫萬國因他得福。

1820-21節:神向亞伯拉罕毫無隱瞞,宣告要審判所多瑪和蛾摩拉。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表明受害者的呼聲達於天庭,也證明神是無所不知,明察秋毫。我們的言、行、思、態都不能向神隱瞞。「我現在要下去,察看...」這是借用人所能瞭解的說法,並非神真的必須從天上下來察看才能知道詳情,因為神是無所不在(耶2324)、無所不知的(賽469)。

1822-33節:「亞伯拉罕近前來」亞伯拉罕既知神的心意要毀滅所多瑪城,而城裏正住著他的姪兒羅得(創1312),他因關心羅得一家人的安危而向神代求。亞伯拉罕問神:是否不分善惡地集體剿滅?若城中有五十個義人,豈不為這些義人饒恕全城嗎?他與神討價還價,由五十個人減至十個。亞伯拉罕苦口婆心為所多瑪求情,盼望能找到極少數的人對神忠心。可惜所多瑪卻連十個義人都沒有。所多瑪的罪惡滔天,使神無法容忍。人必須向神認罪,才得著神的救恩。
 
(三)羅得與其家人(191–23
191-3節:兩個天使向所多瑪前行,直至晚上抵達。羅得正坐在「城門口」,那是古時審判官的辦事處。在古代,坐在城門口的人,往往是該城的重要人物。可見當時的羅得在所多瑪的地位。羅得仍然保持著希伯來人的好客禮節,及效法亞伯拉罕好客之情,熱誠地招待兩位使者在他的家住宿。

194-5節:兩位天使還未道明來意,所多瑪城已騷亂,似乎全城的人,連老帶少,都前來包圍羅得的住宅。他們的目的是「把那二人帶出來,任我們所為」(5節)。原文聖經說明這兩位神的使者是男性。「任我們所為」原文之意是:「讓我們與他們交合」,即今日歐美人士所盛行的「男性同性戀的性行為」。可見所多瑪城的性道德已墮落到無可收拾,表現出禽獸不如的行為。這乃是神要毀滅此城的原因之一(利182229)「同性戀」,現代英文是「Homo–Sexual」,但古老英文則稱為「所多瑪性行為」(Sodomite)。

196-8節:羅得出來勸告那些「色魔」,不可如此行惡,並願意用自己兩個女兒,來代替兩位使者,任憑他們為所欲為(8節)。古人待客之道,認為主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該保護客人。

199-11節:但他們不肯接納,不願放棄他們的惡慾。他們更擁擠羅得,要攻破房門。在此千鈞一髮,神藉祂的兩個使者救了羅得一家,並使門外所有的人突然眼睛昏迷,一片模糊,失去方向。

1912-23節:跟著兩位使者催促羅得和家人離城。但羅得遲延不走,兩位使者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強拉他們離城逃命,把他們安置在城外,拯救了他的一家。「他女婿們卻以為他說的是戲言」這乃因他所說的話,太荒誕,不可能發生。「但羅得遲延不走」他大概是仍留戀世界,捨不得放下那麼多的財物,和名聲、地位。

(四)二城同遭毀滅(1924–29
1924-25節:天使允准羅得的請求,不毀滅小城瑣珥。但神按公義而降下硫礦與火,將兩座罪惡滔天的城都給毀滅。當羅得一家離開所多瑪與蛾摩拉後,天火即降,將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全毀滅。

1926節:在逃命中,羅得的妻子因遲疑與眷戀物質的生活,竟忘了神的使者對他們的吩咐:「逃命吧!不可回頭看」的禁令。當她對城中之物依依不捨,回頭一看,就變成一根鹽柱。可見留戀平原和貪愛世界的結果是多麼可悲!主耶穌也要我們回想羅得的妻子(路1732),可見此事與我們有深切的關係。

1927-29節:當神以公義施行刑罰,對付那些犯罪城市之時,同時掛念祂所愛的僕人亞伯拉罕,因他曾為所多瑪求情,也為羅得禱告。當神在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為記念亞伯拉罕,而拯救了羅得。在此可看出神有公義,也有慈愛。

(五)羅得與其後裔(1930–38
1930節:這一段是記載羅得生平的尾聲。羅得喪妻,痛楚萬分。他又怕住在瑣珥,大概是怕當地人以為二城之滅與羅得有關。因此同兩個虎口餘生的女兒一同上山去,住在山洞裡。

1931-38節:在那荒山野嶺,四顧無人。大女兒說:「地上無人按著世上的常規進到我們這裡。」在這非常時期的非常局面。女兒為留後心切,又無男人可配,因此出此下策:將父親灌醉,先後與他同寢,結果兩人都懷了孕。長女生子摩押,是摩押人的始祖,次女生子取名便亞米,是亞捫人的始祖。這兩個民族都是被咒詛的民族,且不能入神的會幕(參申233)。

在這短短的一段經文中,多次提及「喝酒」(32–35節)。她們借酒來刺激與麻木自己,以引致酒後亂性,作出醜事,製造孽種。酒帶給人的禍害,我們應加以提防。聖經警告我們:「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乃要被聖靈充滿。」(弗518


參考資料:
1.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創世記
2.梅仇笑紅著:創世記(網上版)
3.丹尼斯•莫克:創世記查經(網上版)
4.鄺炳釗著:創世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