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1, 2012

Study Note - 6/15


第十八課:受難的陰影(11451211

本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後,記載法利賽人和祭司長撒都該人甚至聯合起來商議要殺害耶穌,使耶穌傳道的生涯蒙上受難的陰影。第二部分則記載了這事之後的逾越節,也是耶穌在世上的最後一個逾越節,祂在伯大尼西門家中坐席時,馬利亞用香膏抹主。最後猶太長官們醞釀要殺害耶穌

(一)神蹟之後的結果(114557
【約十一4546】「那些來看馬利亞的猶太人,見了耶穌所作的事,就多有信祂的。但其中也有去見法利賽人的,將耶穌所作的事告訴他們。」
耶穌使拉撒路復活的神蹟帶來不同的結果,有的相信祂,也有人明知道法利賽人對耶穌的敵意,仍然不懷好意的去把這件事報告給法利賽人。 正如耶穌所說的人不願意悔改,就是有最大的神蹟,也難感動他的心(參路163031)。

【約十一4748】「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若這樣由著祂,人人都要信祂﹔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明顯顯示猶太教的領導層對事態演變的重視。公會是猶太人最高的議會,也是他們的【終審法庭】。【祭司長】都是當時主要祭司家族的成員。公會如今所面對的極大困境是:耶穌這個人至今已在眾人面前行了【好些神蹟】。這一切都是他們無法否認的。可是,容許這樣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將會導致最嚴重的後果。【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他們擔心耶穌會吸引群眾,做出影響政府的舉動。雖然羅馬政府本質上是容忍開明的,不過如有民眾的暴亂事件,也會採取強硬和寡情的手段,甚至會毀壞聖殿,趕散猶太人,使整個民族與宗教慘遭厄運。


【約十一4950】「內中有一個人,名叫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甚麼。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
 該亞法於主後18年至36年任大祭司,共達18年之久。【本年】應該是主後30年。身為【大祭司】,該亞法是猶太人公會的當然主席。他說,【你們不知道甚麼】,意思是說,【如果你們有腦筋的話,就知道只有一個辦法,不計任何代價的除滅祂】。他認為處理耶穌的辦法其實是很明顯的,把耶穌除掉就是了,免得整體猶太民族都因他所引發的災難而滅亡(50節)。

【約十一5152】「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豫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
【一個人替百姓死】這一句出自大祭司口中的解決方案,本來是極其功利和現實的。可是,作者約翰卻給它一個更深層的詮釋,把那句話看作是一個深信意義深長的預言。還有,作者約翰也很明確地澄清說,講預言的大祭司該亞法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當時是在說預言:【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對該亞法來說,耶穌【一個人替百姓死】是解決困境已經免除民族災難的最簡單的辦法。可是,約翰所理解和領悟的確是【代罪】的羔羊,為了要【除去世人的罪孽】(129)。不但如此,該亞法所關注的,指示當日猶太民族的存亡問題,而作者約翰的關懷,確是更全面的廣大的。他不只是替【猶太的百姓】死,而是替【世人】或全【世界】死。不但使本國得益,也使全世界得益,使祂能把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
   
【約十一53】「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
那日開完會之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議定處死主耶穌,但必須不引起百姓生亂(參太2645)。

【約十一54】「所以耶穌不再顯然行在猶太人中間,就離開那裏往靠近曠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蓮,就在那裏和門徒同住。」
雖然主耶穌知道祂將要被釘死十字架,但在神所定規的時間未到以前,祂決不鹵莽行事﹔所以主既洞悉反對者計劃殺祂,因此就離開他們。【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蓮】以法蓮是在耶路撒冷北面,距伯特利東北約七、八公哩處。

【約十一5557】「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有許多人從鄉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節前潔淨自己。他們就尋找耶穌,站在殿裏彼此說:『你們的意思如何,祂不來過節麼?』。那時,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早已吩咐說:『若有人知道耶穌在那裏,就要報明,好去拿祂。』」
這是耶穌傳道生涯的最後一個逾越節,就在這個逾越節,祂死在十字架上。猶太人若不潔淨,就不能守逾越節(參1828),所以上來過節的人,都會提早數日上耶路撒冷,在逾越節前潔淨自己。  【祂不來過節麼?】按照猶太人慣用語法,這樣的問話乃是預期一個否定的答案。因為他們知道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已經下令要捉拿耶穌。任何人知道祂的行蹤,都得要通知官府,好使他們能捉拿祂殺死祂, 所以他們猜想耶穌應該不會上來過節。

(二)馬利亞用香膏抹主(12 : 111
約翰以公會圖謀殺害耶穌的決議,以及耶穌暫時的躲避,來結束福音書對耶穌公開活動的敘述。約翰記述了馬利亞用香膏涂抹耶穌(12111)以及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121222)後,便把焦點放在耶穌給門徒的教訓以及他的受難和復活上。四本福音書都記載一個女人用香膏抹耶穌的事。約翰記載的與太26613及可1439似乎是同一事件,但路73650所記的卻不同。
【約十二1】「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祂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
耶穌來到伯大尼。這是個純粹友誼的聚集。馬太和馬可都告訴我們,筵席不是在馬大家裏,而是在一個長大麻瘋叫西門的人家裏(太266,可143)。
  
【約十二2】「有人在那裏給耶穌豫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有人】乃是指長大痲瘋的西門,有解經家推測西門大概是拉撒路一家人的親戚。在這兒我們又看見馬大與馬利亞對耶穌的服事(參路103940)。馬大這次雖然不是在她的家,是在西門家裏,但她仍服事到底。這次她服事的人更多了,但她並沒有因為事多煩擾而發出怨言。顯然她已經學到了耶穌教導裡的某些祕訣,因此她心中不再煩躁了。
     
【約十二3】「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
抹膏是當時社會表示歡迎和尊敬的禮儀,通常是將膏抹在頭上(參路746)。【一斤】是從希臘文的litra譯過來的。按當時羅馬人的量衡,大約相等於現在的12安士。 真哪噠香膏是一種昂貴的芬芳油膏,從產於印度名叫哪噠的植物根莖提煉出來的香油製成。馬利亞所作的是一件不尋常之舉,一方面因為她把油倒在耶穌的腳上(正常來說應該倒在頭上),另一方面因為她用頭髮去擦耶穌的腳(一位受尊敬的女人不會在大庭廣眾解開她的頭髮)。此外,她的行為表明她的謙卑,因為伺侯腳的事是屬於僕人的工作。馬利亞深愛耶穌,她對耶穌的服事是全人投入,她不在乎別人對她的想法。

【約十二46】「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三十兩銀子】約等於當時一個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參太202)。【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猶大對窮人的關懷表明上看是精神可嘉,可是作者約翰卻清楚泄露了猶大的假面具和人格。他在筵席上,為了【三十兩銀子】向馬利亞抱怨,說她浪費,但他竟然在數天後為了【三十塊錢】把自己的老師出賣給猶太人的公會(太261416)。
             
【約十二78】「耶穌說『由她罷,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耶穌特別為馬利亞的行為做了註解【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馬利亞可能從耶穌那裡意識到或被告知,祂即將被釘受死(參太262),知道時日不多,所以抓住機會,趁祂還活著的時候,表達她敬愛耶穌的心意。【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賙濟窮人是任何時候都能做的事。其實耶穌常常惦念窮人的需要(參1329﹔太624﹔路4186201413211822)。然而要向耶穌表現真誠的愛,必須在他被釘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之前表示。所以耶穌才說是你們不常有我。
     
【約十二9】「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祂從死裏所復活的拉撒路。」
耶穌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消息在耶路撒冷附近傳得很快,祂不能再掩藏行蹤,許多猶太人來到伯大尼要見祂,有些要看他從死裏所復活的拉撒路。

【約十二10】「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
不久前拉撒路的復活曾引起了很多的震撼(114548)。因此,祭司長和其他公會成員到了這個階段不僅企圖追殺耶穌,甚至還起了要除掉拉撒路的邪惡念頭。這主要是因為拉撒路自從死裡復活以後,就已經成了應該活生生的,已經強有力的見証人,正如那一個被耶穌治好的瞎子一樣。何況由於祭司長都是撒都該人,他們不信復活之事,所以他們也想將拉撒路一起殺害,好湮滅復活的證據。

【約十二11】「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拉撒路他自己是一個從死裏復活的見證, 因他的緣故有些猶太人本來不信耶穌的就回去信祂了。

參考資料
《摩根著解經叢書網上版》
《马唐纳著新約聖經註釋網上版》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網上版》
鐘志邦著:約翰福音(卷上)天道聖經注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