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2, 2012

Study Notes Questions - 8/24/2012


小組查經:約翰福音
主題:神子耶穌~信祂得生命
日期:8242012

第二十六課:釘十字架與受死(19142

在這一課中提到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任何犯罪的事,雖然他很想釋放耶穌, 但慑於猶太官長们執意要治死耶穌的鼓動, 至終把耶穌定了死罪送上十字架。 而耶穌的受死正是作為贖罪的祭牲,藉著不法之人的手,成就了神的救贖之工!最後約翰記載了兩個暗地裏作門徒的,照料耶穌的身體,用愛心把它埋葬了。

問題討論
1.耶穌最終被釘十字架,祂真正的罪狀是甚麼?(191-16




2.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對猶太人甚至全人類有任何意義? 為何祂必須要死在十架
     上?




3.約瑟和尼哥底母冒著生命危險辦理耶穌身後事,反映了甚麼?在你的經歷裡,
     如何有效的見證主?

Study Notes - 8/24/2012


第二十六課:釘十字架與受死(19142

在這一課中提到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任何犯罪的事,雖然他很想釋放耶穌, 但懾於猶太官長們執意要治死耶穌的鼓動, 至終把耶穌定了死罪送上十字架。 而耶穌的受死正是作為贖罪的祭牲,藉著不法之人的手,成就了神的救贖之工!最後約翰記載了兩個暗地裏作門徒的,照料耶穌的身體,用愛心把它埋葬了

(一)彼拉多試圖釋放耶穌(19115
【約十九1】「當下彼拉多將耶穌鞭打了。」
當時羅馬人打罪犯的鞭子,是用皮帶作成,上面嵌有小塊骨頭或金屬,能令挨打的人皮開肉綻。彼拉多希望鞭打耶穌能夠滿足猶太人,使他可以釋放耶穌(參12節)。
  
【約十九2】「兵丁用荊棘編作冠冕,戴在祂頭上,給祂穿上紫袍。」
「兵丁用荊棘編作冠冕,」『荊棘』泛指任何有刺的植物﹔兵丁是以帶刺的冠冕替代王冠。『紫袍』為當時皇袍的顏色,冠冕和紫袍均為王者的表記。兵丁們將主耶穌打扮成猶太人的王來戲弄、凌辱祂。
 
【約十九3】「又挨近祂說:『恭喜猶太人的王阿。』他們就用手掌打祂。」
「又挨近祂,」原文意思是『不斷走到祂面前』﹔就是不斷地重複嘲弄祂的舉動。

【約十九45】「彼拉多又出來對眾人說:『我帶祂出來見你們,叫你們知道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耶穌出來,戴著荊棘冠冕,穿著紫袍。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個人。』」
「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彼拉多查不出祂有犯任何應死的罪。  「你們看這個人」這句話同時表達了同情和輕蔑。彼拉多或許是想引眾人注意耶穌頭戴荊冕,身上傷痕纍纍,滿佈瘀血的模樣,能博得他們的同情而放過祂。
  
【約十九6】「祭司長和差役看見祂,就喊著說:『釘祂十字架!釘祂十字架!』彼拉多說:『你們自己把祂釘十字架罷。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
『釘十字架』是當時羅馬帝國處決重大人犯的酷刑,只對強盜、殺人放火、叛國等罪大惡極的囚犯施此刑罰。再者,羅馬的公民不受此刑。這也正應驗了主自己早先說過的豫言(參太2019262)。「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這是彼拉多第三次宣告祂無罪(參1838194),可見彼拉多始終認為主耶穌是『無辜之人』(參太2724﹔路234141522)。

【約十九7】「猶太人回答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祂是該死的,因祂以自己為神的兒子。』」
「我們有律法」猶太人終於透露了實情,祂不是因犯了叛亂罪而被帶來,而是因祂違犯了他們對律法的解釋。「按那律法,祂是該死的」指褻瀆神者當被治死(參利2416)。     猶太人他們仇恨耶穌的根本原因就是『祂說祂是神的兒子』,因為祂的僭稱,猶太人決心置祂於死地(參1833)。

【約十九8】「彼拉多聽見這話,越發害怕。」
「越發害怕」可能出於猶太人給予他的壓力,或怕萬一耶穌真是神明,他就嚴重干犯他了。
【約十九9】「又進衙門,對耶穌說:『你是那裏來的?』耶穌卻不回答。」
按當時羅馬的法律,被告若不為自己辯解,即會被定罪。「你是那裏來的?」這句話不是問祂從那個地方來,而是問祂來的源頭,等於問:『你到底是誰?』。     「耶穌卻不回答,」這應驗了賽537的話。祂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神(參彼前223)。

【約十九10】「彼拉多說:『你不對我說話麼?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麼?』」
地上執政者的權柄乃神所賜(參羅1315)。當時祭司長沒有權柄釘祂十字架,而彼拉多有,他見主耶穌不回答,於是運用他的權柄對耶穌說生死之權操在他手中,全然不知站在他面前的正是地上一切權柄的源頭。

【約十九11】「耶穌回答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
耶穌反過來審問那自以為有權柄審問祂的彼拉多。『那人』指所有反對祂的猶太人領袖,包括該亞法和猶大在內。猶太人自己承認,『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參1831),所以把主交給彼拉多﹔其實彼拉多也沒有權柄殺人,真正生殺予奪的生命大權,乃是在基督自己手中﹔正如祂曾經說過:『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參1018)。

【約十九12】「從此彼拉多想要釋放耶穌,無奈猶太人喊著說:『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該撒的忠臣(原文作朋友)。凡以自己為王的,就是背叛該撒了。』」
猶太人指如果彼拉多膽敢釋放主耶穌,他就不是該撒的忠臣。他們也會在該撒面前控訴他,這使彼拉多不能完全漠視猶太人的恫嚇。
     
【約十九13】「彼拉多聽見這話,就帶耶穌出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鋪華石處,希伯來話叫厄巴大,就在那裏坐堂。」
「厄巴大」意思是舉起,丘地或高地。鋪華石處指在聖殿西北角一處鋪有石頭的地方。據說羅馬巡撫出外開庭審判時常將審判座設在露 天的地方並在座下喜歡鋪放一些棋盤式的方格華石。「就在那裏坐堂,」指正式開庭判案。

【約十九14】「那日是豫備逾越節的日子,約有午正。彼拉多對猶太人說:『看哪,這是你們的王。』」
「午正」按羅馬計時法為上午六點。  「那日是豫備逾越節的日子」是指逾越節那一週內的星期五,即安息日的前一天﹔猶太人因在安息日不能隨意行動和工作,故在前一天須稍作豫備,乃稱安息日的前一天為『豫備日』(參42節)。   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主耶穌是在上午九點鐘被釘在十字架上(參可1525),從彼拉多坐堂到主耶穌被帶到各各祂釘十字架(參1718節),中間大約又經過了三個鐘頭。     「看哪,這是你們的王」彼拉多再一次努力想要釋放耶穌, 而約翰亦強調耶穌的王權,故將它記錄下來(參183337391931519)。
  
【約十九15】「他們喊著說:『除掉祂!除掉祂!釘祂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說:『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麼?』祭司長回答說:『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
猶太人領袖仍然強悍的否定主耶穌,定意除掉主耶穌,這正表達了他們屬靈情況的真相。所以實際上是他們自己犯了最大的褻瀆罪。於是彼拉多在無能為力而沮喪的情況下嘲笑著對猶太人領袖們說「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麼?」。而底下祭司們說出最後的話,「除了該撒,我們沒有王。」正式否認耶穌的王權。

(二)耶穌被定死罪上十架(191629
【約十九16】「於是彼拉多將耶穌交給他們去釘十字架。」
彼拉多將主耶穌釘十字架,應驗了主自己所說祂要怎樣死的話(參太1621, 1722201819)。
  
【約十九17】「他們就把耶穌帶了去。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希伯來話叫各各他。」
「各各他」意思是死人的頭骨或堆放死人頭骨之地。據說這一個山丘的形狀極像死人的頭顱,故名『髑髏地』。英文名為『加略』(Calvary,路2333),它是從拉丁文轉來的,其字義和各各他相同。主耶穌被帶去釘十字架時,開頭是自己背的,後來由古利奈人西門替祂背負(參太2732﹔可1521﹔路2326)。
     
【約十九18】「他們就在那裏釘祂在十字架上,還有兩個人和祂一同釘著,一邊一個,耶穌在中間。」
「釘祂在十字架上」據說古時猶太人在宰殺逾越節的羊羔時,先將牠的四肢捆於十字型的木架上,使其流血至枯竭而死,故將主『釘十字架』,正應驗了祂作逾越節羊羔的豫表(參賽5378﹔林前57﹔約129)。釘十字架的酷刑,在羅馬帝國歷史上,僅採用於主耶穌在世前後一段不很長的時期,似乎是神專為應驗舊約的豫言和豫表而安排的(參民2189﹔申2123﹔徒1329﹔加313)。「還有兩個人和祂一同釘著」這兩個與主同釘的人乃是強盜(參太2738)。這句話應驗了『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參2237,賽5312)的豫言。也成就了救贖的工作,      以罪犯的身分被掛在木頭上,因此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參彼前224)。
  
【約十九19】「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
「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在人看,這個罪狀名牌對耶穌、並對猶太人,是一種的譏誚嘲弄(參21節),但也說出了祂正是為此而被釘十字架。
  
【約十九20】「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羅馬、希利尼,三樣文字寫的。」
當時羅馬帝國統治歐亞各國當中,政府機關一般用拉丁文(即羅馬文),但民間其實普遍使用希利尼文(即希臘文)。猶太人被擄之後漸漸不用希伯來語而用亞蘭語,可是在宗教檔案上仍然使用希伯來文。    因此羅馬文、希利尼文和希伯來文這三種文字都被猶太學者所認識,同時住在耶路撒冷及在此大城來往的人們都可以認識這三種文字中的一種,所以要用三種文字來寫耶穌十字架上的名號。

【約十九2122】「猶太人的祭司長,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祂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彼拉多這樣堅持己見,一面是想藉此羞辱猶太人,一面也表明他所寫的,並不是出於他自己,而是在神主宰的手下,所以不容他更改﹔而這正好肯定了一個事實:主耶穌的王權乃是終極而不可改變的。
  
【約十九23】「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祂的衣服分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祂的裏衣﹔這件裏衣,原來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
『裏衣』是一種襯衣,從頸部遮蓋到膝蓋或踝骨。
  
【約十九24】「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隻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兵丁果然作了這事。」
按羅馬的慣例,被處死之人的隨身財物都歸給行刑者。「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這話引自詩篇2218。這也證明主耶穌的死,不是出於人的手,而是出於神的主宰。

【約十九25】「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祂母親,與祂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
「有祂母親」就是馬利亞。 「與祂母親的姊妹」可能是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參太2756),名叫撒羅米(參可161)。如果是的話,約翰也救贖耶穌自己的表兄弟了。     「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四福音書中僅此處提到『革羅罷』的名字,他的妻子也叫馬利亞(參可161)。「抹大拉的馬利亞」四卷福音書中她在釘十字架及復活的場合都出現。
  
【約十九2627】「耶穌見母親和祂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祂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裏去了。」
 「祂所愛的那門徒,」就是使徒約翰(參13232120)。「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約翰負起照顧耶穌母親生活起居的責任﹔很可能耶穌的弟弟當時仍不相信他(參75)。
     
【約十九28】「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
「我渴了」引自《詩篇》6921,表明祂身受死亡的煎熬,因為渴乃是死的滋味(參路1624﹔啟218)。這話也表明祂雖然是神,卻也十足是一個人,具有人性,與一般人一樣,有生理的感受(參來415527)。
  
【約十九29】「有一個器皿盛滿了醋,放在那裏。他們就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祂口。」
就在主耶穌斷氣之前的最後一刻,祂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其實在最開始時,他們曾以苦膽調和的酒給祂,那是麻醉葯,祂拒絕了,祂拒絕任何減輕祂肉身痛苦的東西。但如今祂知道一切事已經成了,就說「我渴了」並接受了那醋(30節)。

(三)救贖之工完成(193037
【約十九30】「耶穌嘗(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
付神了。」
「成了」意指救贖大工在此完全成就了。耶穌宣告祂的得勝,那引祂到十字架的目的已經完成了,圓滿達成了。「將靈魂交付神了」這一簡單的敘述,見証了一個完全獻上的生命的最後交托。

【約十九31】「猶太人因這日是豫備日,又因那安息日是個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免得屍首當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
羅馬人釘十字架的習慣,乃是把身體留在十字架上任其死亡腐爛,但根據猶太律法,一個受刑死犯必須在日落之前被埋葬(參申212223)。由於安息日快到,他們要求彼拉多允許人把這些身體拿掉。所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斷他們的腿,用意在加速其死亡,因為斷了腿之後,便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導致呼吸困難。

【約十九3234】「於是兵丁來,把頭一個人的腿,並與耶穌同釘第二個人的腿,都打斷了。只是來到耶穌那裏,見祂已經死了,就不打斷祂的腿。惟有一個兵拿槍扎祂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
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通常要兩、三天才斷氣﹔但主耶穌死得特別快,據病理學家研究,祂的死因是心臟破裂,所以被扎時有血和水流出來(參34節),正確的說,就是血與血清的流出。這也證明約翰所已經說的「衪已經死了」。在此我們看到祂完全的人性,祂因身體上和心靈上的壓力、勞累與痛苦以致心臟破裂。
         
【約十九35】「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
「看見這事的那人」可能是約翰本身。顯然他認為這件事很重要,因此加上按語說這是有証據的。
     
【約十九36】「這些事成了,為要應驗經上的話說:『祂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
『祂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是出自詩3420,而  約翰引用了出埃及記裏說明逾越羊羔的話來表明這救贖羔羊必須是完全的,連一根骨頭也不可折斷(參出1246)。那些士兵們來,看見祂已經死了,因此就不需要打斷祂的骨頭。這本是歷史上的一件小事而已,但是約翰卻在其中看到舊約話語的應驗。耶穌是那真正的逾越節羊羔,祂的骨頭一根也沒有折斷。

【約十九37】「經上又有一句說:『他們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他們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引自亞1210。先知的預言在此已部分應驗了, “祂被兵丁拿槍扎了”, 將來當那大而可畏的日 子來臨時,整個預言就將會完全應驗實現了(啟17)。

(四)因愛而用勇敢的門徒(193842
【約十九38】「這些事以後,有亞利馬太人約瑟,是耶穌的門徒,隻因怕猶太人,就暗暗的作門徒,他來求彼拉多,要把耶穌的身體領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穌的身體領去了。」
『亞利馬太』是以法蓮山地的一個小鎮,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二十英哩處﹔『約瑟』乃是個『財主』(參太2757)。「他來求彼拉多,要把耶穌的身體領去,」約瑟和尼哥底母一樣,原是暗暗的作主門徒的,但因著對主的愛,即使門徒們四散,他有膽量表明自己的身分並領走耶穌的身體。

【約十九39】「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裏去見耶穌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
「約有一百斤」是很大的數量,正像埋葬王室的人用的一樣(參代下1614)。

【約十九40】「他們就照猶太人殯葬的規矩,把耶穌的身體,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猶太人殯殮的習俗,是將屍身以長條細麻布加香料纏裹,頭部另用裹頭巾包好(參1144)。這兩個暗地裏作門徒的約瑟和尼哥底母照料耶穌的身體,用愛心把它埋葬了。就在那極黑暗的時刻,他們鼓起了勇氣,埋葬耶穌的身體。
  
【約十九41】「在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裏有一座新墳墓,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
「園子裏有一座新墳墓,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埋葬主的墳墓,原是約瑟為他自己鑿成的(參太2760)﹔這就應驗了舊約『與財主同葬』的豫言(參賽539)。

【約十九42】「只因是猶太人的豫備日,又因那墳墓近,他們就把耶穌安放在那裏。」
 「只因是猶太人的豫備日」猶太人因在安息日不能隨意行動和工作,故在前一天須稍作豫備,乃稱安息日的前一天為『豫備日』。  

參考資料
《摩根著解經叢書網上版》
《马唐纳著新約聖經註釋網上版》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網上版》
鐘志邦著:約翰福音(卷)天道聖經注釋。

David + Sylvia family 來信


On Aug 19, 2012, at 9:05 PM, Skao <kaousa@yahoo.com> wrote:
大家主內平安!

很高興又听到来自德州的問候(尤其那句久違的"Howdy")
一直想跟大家联系,直到昨天解決掉搬家的“四百多亇”空紙箱後才覚告一段落,等我把琳琅滿目的相框掛上牆後再寄些照片給你们来"参覌" :)

印州天気乎冷乎热,前陣子热死,这回"涼透"(我们三亇德州佬早晚还得穿亇小夾克),唯一不变的是它的“濕”!!

此地盛產毒蜘蛛及Bedbugs,pest control 的人提醒我們穿衣前要先抖一下,上床前也先檢查以策安全!这么一説你们都不敢耒了— don't worry — 我一向有定期殺虫預防的習慣,还特地買了“保險” 誏受过訓练的特种狗來家里"澄清"証明 so the coast is clear and you are all welcome to come visit! 尤其爱安靜的人耒这兒会很享受--整天除了極偶爾的車声和割草声,听不到任何噪音(是Ryan提醒到我,这兒連一声鸟或虫叫都没有!!)不像PIano到処有菜囩因而惹耒"滿山满谷"的鳥及兔子!!

説到兒子,要感謝神,他上週己開学,且平安地第一次固定坐校車上下学(此地只有一所小学,中学,和高中,但都坐落在同一条双向道上,所以嚴重塞車,学校鼔勵坐校車)。我原本想自己送,但这兒的路又窄又陡(许多的上下坡路),没有路灯不説,有些連街牌都找不到!我不只一次的走錯路,好在小地方很快就可回头 :) 中学7:25am 都己上課,逼的我和Ryan現在成了五奌多起床旳"早睡族"!全校僅两位中國"男生",但也还有些印度学生及被領养的中國女孩(仍究為单數)。目前Ryan己交到—些朋友,但除了喜欢这里軽鬆的功課外,他仍以身為"Texan"自豪,且期盼將來回德州唸大学!

至於教会方面,很感謝神有一成立不久的中國教会可去敬拜,虽只有五亇家庭,且是路德教派,但美国籍的牧師説得一口流利的中文且弟兄姊妹們都很純樸,"残酷"的是………我們竟是全教会(包括牧師一家)最老的"長輩"≧﹏≦ 不过,感謝神我能開始在週報上有些服事(謝謝以前运新及玉琪幇装的中文字体)。

啰啰嗦嗦了一堆,希望你們忍耐包涵"老人家"我的“长気‘’,也祝福你們在德州平安喜樂的过日子!

下回再敘…

以馬內利,
小萬

Thursday, August 16, 2012

Study Notes Questions - 8/17/2012


小組查經:約翰福音
主題:神子耶穌~信祂得生命
日期:8172012

第二十五課:被捕與受審(18140

說明 :本課描述耶穌被捕與受審的過程。課文中首先描述到被補過程中,猶大如何出賣耶穌,他帶兵丁,祭司長並法利賽人來捉補祂。 接下來作者很生動的寫出彼得的軟弱,在雞鳴之前三次不認主, 正如耶穌在不久之前對彼得所發的預言。這中間又經過亞拿和大祭司該亞法的盤問定罪。最後耶穌被帶到彼拉多面前受審。 雖然彼拉多審問不出耶穌任何犯罪的情形, 但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卻要置耶穌於死地。

問題討論
1.耶穌是神的兒子,竟然接受不義的人的審判。你在教會或社會面對不義的事
     上,怎麼處理?




2.知道耶穌並不表示與耶穌有關係,猶大與耶穌一同生活,並接受祂的教導三年
      之久,但最後還是選擇出賣祂。 這對我們有何提醒和教訓?




3.請分享當耶穌被補之後,彼得三次不認主的失敗,對你有何意義? 這種失敗有
     無可能發生在我们信徒身上嗎?

Study Notes - 8/17/2012


第二十五課:被捕與受審(18140

本課描述耶穌被捕與受審的過程。課文中首先描述到被補過程中,猶大如何出賣耶穌,他 帶兵丁,祭司長並法利賽人來捉補祂。 接下來作者很生動的寫出彼得的軟弱,在雞鳴之前三次不認主, 正如耶穌在不久之前對彼得所發的預言。這中間又經過亞拿和大祭司該亞法的盤問定罪。最後耶穌被帶到彼拉多面前受審。 雖然彼拉多審問不出耶穌任何犯罪的情形, 但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卻要置耶穌於死地。

(一)耶穌被捕(18112
【約十八1】「耶穌說了這話,就同門徒出去,過了汲淪溪,在那裏有一個園子,祂和門徒進去了。」
「在那裏有一個園子,」是一橄欖園,名叫『客西馬尼』(參太2636﹔可1432),它位於汲淪溪另一邊的橄纜山畔(參路2239),離耶路撒冷城牆約一點二公裡,為耶穌和祂的門徒常去之處(參2節)。   『汲淪溪』是介乎耶路撒冷城和橄欖山的小峽谷,雨季以外大半時間均乾涸。

【約十八23】「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和門徒屢次上那裏去聚集。猶大領了一隊兵,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拿著燈籠、火把、兵器,就來到園裏。」
『一隊』原文是『一營』(squad),按羅馬編制約有六百士兵﹔這隊兵是否全數都來,聖經並未明言,但因有『千夫長』在場(參12節),故應不少於一百人。在此記載來捉拿主耶穌的人有祭司長、守殿官並長老(參路2252),法利賽人的差役,千夫長和一隊兵(參12節),大祭司的僕人(參10節)和一些閒雜人(參26節)。     在這裡又出現政治和宗教上敵對的兩黨派,法利賽人和祭司長撒都該人,在治死耶穌的事上卻能一致的聯合起來。『燈籠』是裏面置放油燈的陶製器物,『火把』是浸含油脂的木塊﹔這兩樣乃是當時猶太人最通用的夜間照明器具。
  
【約十八4】「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來,對他們說:『你們找誰?』」
「耶穌知道將要臨到自己的一切事」耶穌對這些事並不覺得意外。
 
【約十八5】「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賣祂的猶大也同他們站在那裏。」
「賣祂的猶大也同他們站在那裏」猶大跟隨主三年半,受主教導,為主所愛,但最終卻是站在仇敵那一邊出賣耶穌。
   
【約十八6】「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
『他們』就是第三節裡提到的來捉拿主耶穌的人,他們退後倒在地上,是當耶穌一說『我是』時,他們立刻退後倒在地上。   原來主耶穌所宣稱的『我就是』,乃是顯明這一位說話的就是神自己﹔當主耶穌一顯出祂就是神,何其威嚴,任何人在祂面前都站立不住。
 
【約十八7】「祂又問他們說:『你們找誰?』他們說:『找拿撒勒人耶穌。』」
耶穌和他們之間又重復一次相同的對答(參45節)。

【約十八8】「耶穌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就是。你們若找我,就讓這些人去罷。』」
『這些人』是指跟隨祂的門徒。在這危急的關頭,主耶穌所掛念的不是祂自己的安危,卻是跟從祂者的安全。
 
【約十八9】「這要應驗耶穌從前的話,說:『你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
『應驗』這詞通常是在引用舊約聖經時說的,在此視主耶穌所說的話如同舊約聖經有同樣的分量(參6391712)。

【約十八10】「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馬勒古。」
『刀』字在原文指匕首之類的短刀。     「削掉他的右耳,」但耶穌即時醫好那人耳朵(參路2251),才不致連彼得也被捉拿。
    
【約十八11】「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罷。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
「收刀入鞘罷」耶穌告訴彼得不要憑著血氣肉體爭戰。     『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神差遣耶穌降世,原是要祂背負世人的罪孽,在十字架上擔當我們所該受的刑罰(參賽5346),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十字架的苦難。耶穌說祂若是想要避免經歷十字架苦難的話,祂自有屬天的方法來保守祂,根本無須人為祂作甚麼。
 
【約十八12】「那隊兵和千夫長並猶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穌,把祂捆綁了。」
『千夫長』為羅馬軍隊中統領一千名士兵的軍官。耶穌被捉拿時,沒有作出任何的反抗。

(二)耶穌受大祭司的考問及必定三次不認主(181327
【約十八13】「先帶到亞那面前,因為亞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
『亞那』是在主後六至十四年任大祭司,後被羅馬巡撫革職,但他在猶太人的心目中,仍被視為合法的大祭司(參徒46),故他在猶太人中間仍舊舉足輕重,在幕後繼續行使大祭司的職權。『本年』這詞並不表示大祭司的職位按年選換,它的含意是指那些年間﹔『該亞法』在主後十八年至卅六年任大祭司,是羅馬政府所公認的大祭司。

【約十八14】「這該亞法,就是從前向猶太人發議論說,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有關該亞法議論的詳情,請參閱114952節。 約翰亦可能在此暗示說,對於一位曾經說過把耶穌處死是恰當的人,不要期望從他得到公平的審訊。

【約十八15-16】「西門彼得跟著耶穌,還有一個門徒跟著。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他就同耶穌進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卻站在門外。大祭司所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和看門的使女說了一聲,就領彼得進去。」
這門徒可能就是『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使徒約翰(參202)。「那門徒是大祭司所認識的」所指的並非泛泛之交,因他能夠進入大祭司的屋子,還帶著彼得進去。
    
【約十八17】「那看門的使女對彼得說:『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麼?』他說:『我不是。』」
『你不也是這人的門徒麼?』這個問題,所豫期的是否定的答案。『這人』在原文含輕蔑的意味,類似『這個傢伙』。    而自認剛強、愛主的彼得(參1337),竟經不起一個使女的問話。所以自己以為站立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參林前1012)。

【約十八18】「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裏烤火﹔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
耶路撒冷城高逾海拔二千六百呎,而且時為陽曆三、四月間,所以晚上的天氣相當寒冷。
  
【約十八19】「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祂的教訓盤問祂。」
大祭司這裡指亞那,猶太人仍舊視他為大祭司(參13節註解),以他舊日的銜頭稱呼他(參22節)。

【約十八20】「耶穌回答說:『我從來是明明的對世人說話。我常在會堂和殿裏,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我在暗地裏,並沒有說甚麼。」
 「我在暗地裏,並沒有說甚麼」指祂並沒有說過煽動人們滋事生非的話。

【約十八21】「你為甚麼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我對他們說的是甚麼。我所說的,他們都知道。』」
按猶太人法律公正的審訊,應先根據證人的供詞,確立其罪狀,而不可在控以罪狀之前,就直接盤問被告,企圖以被告自己的口供入他於罪。所以耶穌問他們『你為甚麼問我呢?』。

【約十八22】「耶穌說了這話,旁邊站著的一個差役,用手掌打祂說:『你這樣回答大祭司麼?』」
差役根本無權過問法庭審案的事,所以他出手摑打主耶穌的臉,這是另一件不合法的事。     「你這樣回答大祭司麼?」其實,亞拿並不是合法的大祭司(參13節)。

【約十八23】「耶穌說:『我若說的不是,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我若說的是,你為甚麼打我呢?』」
「你可以指證那不是,」『指證』是法律用詞,表示邀請對方用正當的法律程序行事。     「你為甚麼打我呢?」耶穌在這裏的抗辯並不是為受羞辱而不平,乃是為真理而申述。

【約十八24】「亞那就把耶穌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仍是捆著解去的。」
耶穌從亞那那兒被解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就是要應驗主就是逾越節的羊羔,在被殺獻祭之前,必須先送到祭司那裏被察看,驗明確無殘疾,方可作神祭物(參出125﹔申171)。
 
【約十八25】「西門彼得正站著烤火,有人對他說:『你不也是祂的門徒麼?』彼得不承認,說:『我不是。』」
『有人』原文是複數詞,表示不只一個人﹔當時有一班僕婢圍著火堆談話,極可能有幾個人同時發出同樣的疑問,所以馬太說是另一個使女問這個問題(參太2671),馬可說是同一個使女(參可1469),而路加則說是另一個男人(參路2258)。

「你不也是祂的門徒麼?」這個問題,和第十七節一樣,所豫期的是否定的答案。他們可能沒有真正想到,會在大祭司的院子裏遇見耶穌的一個門徒,但似乎又覺得不妨一問。
    
【約十八26】「有大祭司的一個僕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說:『我不是看見你同祂在園子裏麼?』」
「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親屬」隻有約翰記述這個細節。身為傷者的親屬,會比其他人對那動刀者更有興趣﹔但當時在花園內的光是昏暗的,看得並不很清楚。     「我不是看見你同祂在園子裏麼?」這個問題所豫期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見彼得此刻所面臨的情勢比前更險惡。
 
【約十八27】「彼得又不承認。立時雞就叫了。」
彼得第三次否認他認識主耶穌,「立時雞就叫了」這是應驗主耶穌早先的豫言(參1338)。彼得對耶穌的愛是無庸置疑,因為其餘的人都離棄耶穌時,只有彼得站在耶穌這一邊。他極其愛耶穌,而捨不得離開他。他失敗了﹔然而他失敗時所遭遇的情況,是熱愛耶穌的人都有可能會碰到的。
  
(三)耶穌在羅馬巡撫面前受審(182840
【約十八28】「眾人將耶穌,從該亞法那裏往衙門內解去。那時天還早。他們自己卻不進衙門,恐怕染了污穢,不能喫逾越節的筵席。」
按猶太人的規矩,進入外邦人的住宅便是沾染污穢(參徒1123),而禮儀上不潔的人不能守逾越節。「不能喫逾越節的筵席」根據其他三本對觀福音書,主耶穌是在吃過逾越節的筵席後被捉拿的(參太261721﹔可141217﹔路221421),所以這裏的『逾越節筵席』,不是指逾越節當天所吃的筵席,而是指跟著為期七日除酵節的祭牲或筵席。

【約十八29】「彼拉多就出來,到他們那裏,說:『你們告這人是為甚麼事呢?』」
『彼拉多』是羅馬帝國派駐猶太地的第五任巡撫,任期從主後廿六至卅六年。他通常駐鎮在該撒利亞,但逾越節期間則暫移駐耶路撒冷,防備隨時可能發生的騷動或暴亂事件。「你們告這人是為甚麼事呢?」若沒有羅馬法庭可以接受的罪狀,就不必、也不該帶到羅馬法庭受審訊。

【約十八3031「他們回答說:『這人若不是作惡的,我們就不把祂交給你。』彼拉多說:『你們自己帶祂去,按著你們的律法審問祂罷。』猶太人說:『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
當時猶太人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被付予有限的自治權力,除了對擅闖聖殿內院的外邦人之外,公會並無執行死刑的權柄。「我們沒有殺人的權柄,」這句話把他們想殺人的企圖表露無遺。他們沒有殺人的權柄,所以他們就逼不想殺人的彼拉多判定耶穌死刑。若是有權柄,他們早就自己殺了。

【約十八32】「這要應驗耶穌所說,自己將要怎樣死的話了。」
「自己將要怎樣死的話了,」指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參314828123234)。

【約十八33】「彼拉多又進了衙門,叫耶穌來,對祂說:『你是猶太人的王麼?』」
彼拉多是羅馬的巡撫,只要不牽涉到羅馬的政權,通常是不過問猶太人的宗教紛爭,因此公會並未以宗教的罪名(參太265966)來向彼拉多控告耶穌,而以政治罪名誣陷祂。耶穌若自命為猶太人的王,即表示與羅馬政權對抗,故彼拉多有此一問。

【約十八34】「耶穌回答說:『這話是你自己說的,還是別人論我對你說的呢?』」
耶穌用問題來挑戰比拉多的問題『你是猶太人的王麼?』, 你會這樣判斷,是別人告訴你的呢,還是你自己探討的結果?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這樣的看法是你自己思想的結果,或者你隻是在重述別人說過的話呢?」

【約十八35】「彼拉多說:『我豈是猶太人呢?你本國的人和祭司長,把你交給我。你作了甚麼事呢?』」
彼拉多避開了主耶穌要他解釋甚麼叫作『王』的問題,他顯然不願負這個責任,轉而問祂究竟作了甚麼事,以致猶太人要控告祂。

【約十八36】「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隻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我的國不是從世界來的』意思是說,神國的建立,是靠神的能力,不是靠人的勢力。     「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本句按原文應譯作:『隻是現在我的國不屬這世界』。將來有一天,這『世上的國』,將會『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參啟1115)﹔也就是說,在國度時代,主的國是在地上。
  
【約十八37】「彼拉多就對祂說:『這樣,你是王麼?』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
「這樣,你是王麼?」彼拉多既知主的國不屬世界(參36節),對羅馬帝國不會構成威脅,因此放下敵意﹔他這個問話,只不過是要證實主乃是神國的王。耶穌也準確的聲明祂是王。然後祂告訴彼拉多,祂國度的性質是甚麼。「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祂的國度是真理的國度。祂來到這世間是要給真理作見證。就是把真理帶到人間來,讓世上的人可以看見真理﹔換句話說,主耶穌是來表明神(參118),彰顯神,讓人們從祂身上看見神。而且凡屬真理的人都聽主的話,祂的國就是這樣的長成。

 【約十八38】「彼拉多說:『真理是甚麼呢?』說了這話,又出來到猶太人那裏,對他們說:『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
 「真理是甚麼呢?」他似乎帶有譏笑的口吻說:真理!甚麼是真理?他並不否認有真理這一回事,但是他事實上在說:如果那是你國度的性質,你在這世上難有實現的機會了。因為他知道外面那些耶穌的猶太同胞們是要置他於死地的。所以彼拉多出到外面到猶太人那裏,對他們說:『我查不出祂有甚麼罪來。」, 想替耶穌脫罪求免死(參39節)。

【約十八3940】「但你們有個規矩,在逾越節要我給你們釋放一個人,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王麼?』他們又喊著說:『不要這人,要巴拉巴。』這巴拉巴是個強盜。」
 這是當時所特有的『特赦』慣例。 「這巴拉巴是個強盜,」『強盜』原文含有革命分子與亂黨的意思﹔巴拉巴是當時作亂的殺人犯(參可157)。

 參考資料
《摩根著解經叢書網上版》
《馬唐納著新約聖經註釋網上版》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網上版》
鐘志邦著:約翰福音(卷下)天道聖經注釋。

Sales Tax Holiday: Aug 17 - 19, 2012


Sales Tax Holiday
Aug. 17 - 19, 2012




Tuesday, August 14, 2012

Sharing: 在五種情況下, 手機輻射更厲害 ??

For your reference... Article:  在五種情況下, 手機輻射更厲害 

URL:  在五種情況下, 手機輻射更厲害

Some excerpts:
"
手機別放枕頭邊


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的趙玉峰教授介紹,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機能
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發等症狀,有的人面部還會有刺激感。在美國和日本,已有不少懷疑因手機輻射而導致腦
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國馬利蘭州一名患腦癌的男子認為使用手機使他患上了癌症,於是對手機製造商提起了訴訟。歐洲防癌雜志所
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也指出,長期使用手機的人患腦瘤的機會比不用的人高出30%。使用手機超過10年的人患腦瘤的幾率比不使用手
機的人高出80%。因此,人們在接電話時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接通,然後再放到耳邊通話。此外,盡量不要用手機聊
天,睡覺時也注意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邊。"

Wednesday, August 8, 2012

Thursday, August 2, 2012

Sharing an article: A Price to Pay - We Dare Not Chicken Out

A Price to Pay
We Dare Not Chicken Out

Article at www.breakpoint.com

Study Notes Questions - 8/3/2012


小組查經:約翰福音
主題:神子耶穌~信祂得生命
日期:832012

第二十四課:大祭司的禱告(17126

本課是耶穌上十字架之前所做的最後的 禱告。許多解經家將本章的禱告稱作『大祭司的禱告』。這禱告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祂先為自己禱告,向父神表達祂的願望『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然後祂為這些跟隨祂的門徒們代求使他們能在主裡合而為一。 最後祂為世上所有的信徒,就是教會代求,還是使他們能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因為唯有合一的教會能榮耀見證主的名。

問題討論:
1.假如你今天就快要死了,你能像耶穌那樣對神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
     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嗎?請分享




2.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出世又入世的信徒呢?




3.你覺得常使信徒不能合一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怎樣克服這些攔阻呢?

Study Notes - 8/3/2012


第二十四課:大祭司的禱告(17126

本課是耶穌上十字架之前所做的最後的禱告。許多解經家將本章的禱告稱作『大祭司的禱告』。這禱告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祂先為自己禱告,向父神表達祂的願望『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然後祂為這些跟隨祂的門徒們代求使他們能在主裡合而為一。 最後祂為世上所有的信徒,就是教會代求,還是使他們能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因為唯有合一的教會能榮耀見證主的名。

(一)耶穌為自己的禱告(1715
【約十七1】「耶穌說了這話,就舉目望天說:『父阿,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
『這話』指1316章所記載主耶穌臨別的訓言。「舉目望天」這是禱告的慣常姿勢(參1141﹔詩1231﹔可734),接下來耶穌的禱告。「父阿」在本章的禱告裏,主耶穌六次稱神為父(參511212425節)﹔「時候到了」指神計劃中所定的時候,即主受難的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父的榮耀與子的榮耀是密切相連的﹔耶穌藉著死榮耀天父,這死為信徒帶来永生(2節)。

【約十七2】「正如你曾賜給祂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祂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祂的人。」
『賜給』的觀念在本章裏面非常強調(參46~911~12142224節)﹔神賜給耶穌權柄去完成他的使命,包括管理凡有血氣的和賜永生給人。這裡再次強調神在救恩中所採取的主動。

【約十七3】「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唯有真正認識神及他所差來的耶穌基督,才能得著永生。猶太人自以為他們「認識」獨一的真神。但他們最終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証明了他們不但不認識神所差派來的耶穌基督,甚至連對神自己也不曾有真正的認識。

【約十七4】「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雖然主耶穌最偉大的救贖事工,必須等到祂被掛在十字架上,才算成全,但按著祂已過的生活為人和傳道事工而言,祂的確也已完成了神所託付給祂的了。

【約十七5】「父阿,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
「父阿,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耶穌求父使他回到他從前那榮耀的地位,從卑微轉為尊榮。此事在基督復活升到神右邊時成就了。這也表達了耶穌在完成了他的使命以後,再回到父神那裡的心願。

(二)耶穌為門徒們的禱告(17619
【約十七6】「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我已將你的名顯明與他們。他們本是你的,你將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道。」
「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表達了「選召」的意思。神的名字和神的本性是分不開的﹔神的名字也就是神的本質與身分。『顯明』即啟示和解說,所以本句意即主耶穌將父啟示給祂的門徒。主啟示神的方法,包括用祂自己的生命、生活、行為和教訓等。這正是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使命(約118)。「他們也遵守了你的道」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門徒不僅是「遵守了」神的道,並且還公開地「宣道」。

【約十七78】「如今他們知道,凡你所賜給我的,都是從你那裏來的。因為你所賜給我的道,我已經賜給他們。他們也領受了,又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並且信你差了我來。」
門徒藉著所領受的道及看見父神在耶穌身上的工作,知道耶穌屬天的根源並相信他。

【約十七9】「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人祈求,卻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他們本是你的。」
耶穌向父神的禱告中,心中記掛著這些屬祂的人。「不為世人祈求,」這話不是說主不關心世人,因為就在此刻,祂心中仍舊記掛著世人,『叫世人可以信』(參21節)、『叫世人知道』(參23節),可見祂並沒有放棄世人。

【約十七10】「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並且我因他們得了榮耀。」
「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意思是祂們原為一(參1030)沒有一樣屬聖子的不屬於聖父,沒有一樣屬聖父的不屬於聖子。父與子互相無條件的共享。「並且我因他們得了榮耀」這指到耶穌將要在門徒在世上完成了宣道的使命時得榮耀。

【約十七11】「從今以後,我不在世上,他們卻在世上,我往你那裏去。聖父阿,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
「聖父阿」這種稱號在新約聖經中只在這裏出現,『聖』字表明神的性情是聖潔的(參彼前115~16﹔啟48610)﹔『父』字表明神的心是慈愛的。『聖父』這個名稱同時表明神的高不可及和可親可近兩種特性﹔神是可畏的,但也是慈愛的。「我往你那裏去,」父是子終極的歸宿。『合而為一』原文是『成為一』。合一是神已經賜下的事實,無需再努力爭取(參弗436)。信徒之間的合一,是像父和子之間的合一,乃是生命上的合一,遠超過組織上的合一。耶穌在禱告中特別關懷門徒的合一,當然與他即將離開他們而去的事分不開。因為當耶穌不在的時候,門徒之間的合一就會顯得格外重要了。

【約十七12】「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
『滅亡之子』即指猶大,這詞表示他因其犯罪行為,被注定進入滅亡的事實。「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耶穌在1318節預言猶大將要出賣他的時候,曾經引用過詩篇419

【約十七13】「現在我往你那裏去﹔我還在世上說這話,是叫他們心裏充滿我的喜樂。」
主先告訴他們即將發生的事,所以他們在事情發生時能明白,耶穌是去到父那裡為他們預備住所,使他們能永遠與榮耀的神同在。這樣的事實使耶穌能面對十字架的逼迫而仍然喜樂(參來122),而這樣的喜樂也因著耶穌的分享,充滿在門徒的心裡。

【約十七14】「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
『世界』就是那與神及神的子民為敵的世界。『世界』一詞在本章中共出現十八次。信徒不屬於世界,不認同世界,不隨俗的生活態度,必然引起這世界的憎恨(雅44)。「因為他們不屬世界,」『世界』代表不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態度,是一種與神敵對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不屬世界』指不受與神敵對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所管理、引導並控制。

【約十七15】「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
信徒『不屬世界』(參1416節),卻又『不離開世界』,這表示信徒的身分雖是活在世界上卻要與世人要有分別,就是分別為聖的生活。但耶穌為信徒求脫離魔鬼的引誘過一個得勝的生活。  
    
【約十七16】「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
信徒是屬主的人,不是屬世界的人﹔這個區分非常重要,許多信徒被世上的生活所擊倒,就是因為不看重這個區別。我們既然不屬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對於世上萬事萬物的看法,應當不同於一般世人。

【約十七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
『成聖』即『分別為聖』(參19節),指分別出來,供神使用。神用祂的話修剪我們,使我們成聖(參約1523)。

【約十七18】「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
父差耶穌到世上,照樣耶穌也差我們到世上。

【約十七19】「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
在聖經裡,「分別為聖」都是為了使命。耶穌的使命都是為了他人的緣故:為了「世人」捨命(31617),也為了「朋友」獻身(151314)。耶穌在此特別強調他是為了門徒,「自己分別為聖」。也只有這樣,耶穌才有能力「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

(三)耶穌為教會的禱告(172026
【約十七20】「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
『這些人』指主的門徒。『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指二千年來的信徒。主接著為教會二千年來的信徒們代求。

【約十七21】「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
「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這話說明基督徒的合一,乃應像父與子之間的合一。「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信徒的合一應能對外人一種果效,叫他們相信基督的使命(參1335)。

【約十七2223】「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門徒要有份於神所賜給主的榮耀。因為父與子是合一的, 而子也在我們裡面。 唯有如此,信徒們才有可能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信徒的合一要『叫世人知道』,基督乃是神所差來的。同時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耶穌一樣, 因為耶穌在他們裡面。

【約十七24】「父阿,我在那裏,願你所賜給我的人,也同我在那裏,叫他們看見你所賜給我的榮耀。因為創立世界以前,你已經愛我了。」
這裡的同在,應該是指將來的經驗,因為只有等到將來,當耶穌自己以及門徒都一起進入永恆的時候,他們才能真正在一起,也只有在那個時候,門徒才會完全清楚看見神所賜給聽到兒子耶穌的榮耀。

【約十七25】「公義的父阿,世人未曾認識你,我卻認識你。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來。」
「公義的父阿」這種稱呼在新約聖經中只在這裏出現。耶穌知道祂上十架是滿足神公義的要求, 所以在此稱父神為『公義的父』。

【約十七26】「我已將你的名指示他們,還要指示他們,使你所愛我的愛在他們裏面,我也在他們裏面。』」
主與門徒同在時,已將父的名指示他們,就是顯露父給他們看。主的言行舉止,就是父的言行舉止。他們在基督身上見到父。藉著聖靈的工作,耶穌還要繼續將父的名指示他們。從五旬節那天起,聖靈便負起教導信徒認識父神的工作。特別透過聖經的話語,我們就能認識到神是何模樣的。人若接受主耶穌所彰顯的父,就成為父所親愛的。因為主耶穌住在信徒心裡,父更能照顧他們,如照顧自己的獨生子一樣。
  
參考資料
《摩根著解經叢書網上版》
《马唐纳著新約聖經註釋網上版》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網上版》
鐘志邦著:約翰福音(卷下)天道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