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5, 2015

11/20/2015 小組查經—太 22:23-33

導論﹕在耶路撒冷,攻擊主耶穌的人群愈來愈多先是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21:23),加上法利賽人(21:45),現今希律黨入伙(22:16),隨後撒都該人(22:23)和律法師(22:35)也不落後,一同起來盤問主耶穌。法利賽人、希律黨和撒都該人本是三個彼此敵對的政治/宗教組織,現今有共同敵人,雖為烏合之眾,但是齊心同流合污。

1. 撒都該人是當時「新派/不信派」的宗教/政治黨派,黨員人數不多,但是有錢財,很多是政府官員和貴族,大祭司大多數都是撒都該人。在政壇上,為要保留身份和利益,他們與羅馬政府合作; 在宗教信仰上,他們只接受摩西五經為神的話語,拒絕其他舊約書卷的教導,所以他們強烈反對人死後復活的教義,因為他們在摩西五經尋找不到復活的教導,就相信人死如燈滅,法利賽人極力嘗試用民 18:28; 申31:16 和32:39來說服他們並證明復活的教義,卻遭他們一一否定。所以在政治立場和信仰上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彼此為仇敵(請參考徒 23:6-10),現今因為「敵人的仇敵,就是朋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就成了朋友,聯手來考問主耶穌。
2. 撒都該人在 22:24-27所提出來的問題,雖然是太誇張,然而按摩西在申 25:5-10的教導是合理的。(請參考得 4:1-12)
3. 但是他們接著下來的推理(22:28),便顯出他們的無知,完全不明白復活的真理。

II. 22:29-33 主耶穌對撒都該人的責備和眾人的教導﹕

1. 22:29—「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
22:32—主耶穌引用出 3:6來說明人死不如燈滅,他們的靈魂仍然活著。因為主耶穌用的經文根據來自摩西五經,撒都該人啞口無言,有幾個文士倒說﹕「夫子,您說得好!」(路20:39)

2. 天使是服役的靈(來 1:14)﹕
A. 他們沒有血肉的身體,但是亦可以短暫時間變作有人的身體。(參考創 19:1-2;18:1-8和來13:2)
B. 他們不生育,不嫁不娶。
C. 他們在神創造這宇宙之先,已經被造。(參考 伯 38:6-7)
D. 天使犯了罪,神沒有為他們預備救恩!(參考 彼後 2:4)

3. 人死後,靈魂仍存活,信主的人,靈魂立即到樂園﹔不信的人,靈魂就到陰間,但將來都要復活﹕
A. 信的人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參考約 5:29)
B. 信主的人,復活的身體與主耶穌復活的榮耀身體相似。( 腓3:21)
C. 復活後,就如天使,沒有嫁娶。
D. 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復活的時間。(見後頁)

III 思考問題和生活應用﹕
1. 聖經是神的話語,更是我們腳前的燈,人生路上的光,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像撒都該人那樣,一知半解地過活?
2. 在世上還活著的日子裡,我們該怎樣預備迎見我們的神,又該怎樣按著復活的生命來過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參考西 3:1-10)


Friday, November 20, 2015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何等人?

Check out this link:


九.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何等人?(太三7)
        1.法利賽人--當主前一五○多年時,有許多猶太接受了希拉文化及其宗教風俗,不願遵守摩西律法,因此有一派人興起,對這種文化排斥和反抗,定義要使人謹守摩西的律法與古人遺傳的規條(太十五1-3),猶太人見他們如此虔心而稱之為法利賽,這三字就是分別的意思。他們既在民間大得尊榮,便多驕傲,自高自大,自以為義(太廿三1-7,28)。他們是相信靈魂永存不滅,死人復活,有永福永刑,有善惡天使,說人在天堂仍要飲食嫁娶(徒廿三8),曾經受到主的辯駁(太廿二29,30)。法利賽人重外貌和儀節,有外表的敬虔,無內心的實意,所以亦被主所責備,稱它們為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太廿三5,13,27,28)。因它們時常反對耶穌,而成為謀害耶穌之一黨者(可三6; 約十一47-57)。        2.撒都該人--通常認為與撒都該人同時興起,也是猶太教極有勢力的一派,其名稱是由這一派中有人名撒都而來,或有解經家以為這名稱是從大衛所羅門年間祭司撒督(Zadok)起的(王上一8; 代上廿九22)。撒督即公義之意,他的後裔代代相傳,新約時代猶大省的大祭司都是撒督該人,在民間大尊榮,他們謹守摩西律法及聖殿獻祭規矩,不信死人復活,沒有天使鬼魂存在,不信有永生,亦不信有陰府(徒廿三7,8)。他們常與法利賽人試探主,抵擋主,曾經受到主的斥責,教訓門徒要防備它們的酵(太十六1-12; 廿三22-33),所以他們與法利賽人一樣,亦為陷害耶穌之一黨者(可十二13; 路十九47)。

11/20/2015 小組查經—太 22:23-33

11/20/2015 小組查經—太 22:23-33

導論﹕在耶路撒冷,攻擊主耶穌的人群愈來愈多先是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21:23),加上法利賽人(21:45),現今希律黨入伙(22:16),隨後撒都該人(22:23)和律法師(22:35)也不落後,一同起來盤問主耶穌。法利賽人、希律黨和撒都該人本是三個彼此敵對的政治/宗教組織,現今有共同敵人,雖為烏合之眾,但是齊心同流合污。
1. 撒都該人是當時「新派/不信派」的宗教/政治黨派,黨員人數不多,但是有錢財,很多是政府官員和貴族,大祭司大多數都是撒都該人。在政壇上,為要保留身份和利益,他們與羅馬政府合作; 在宗教信仰上,他們只接受摩西五經為神的話語,拒絕其他舊約書卷的教導,所以他們強烈反對人死後復活的教義,因為他們在摩西五經尋找不到復活的教導,就相信人死如燈滅,法利賽人極力嘗試用民 18:28; 申31:16 和32:39來說服他們並證明復活的教義,卻遭他們一一否定。所以在政治立場和信仰上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彼此為仇敵(請參考徒 23:6-10),現今因為「敵人的仇敵,就是朋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就成了朋友,聯手來考問主耶穌。
2. 撒都該人在 22:24-27所提出來的問題,雖然是太誇張,然而按摩西在申 25:5-10的教導是合理的。(請參考得 4:1-12)
3. 但是他們接著下來的推理(22:28),便顯出他們的無知,完全不明白復活的真理。
II. 22:29-33 主耶穌對撒都該人的責備和眾人的教導﹕
1. 22:29—「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
22:32—主耶穌引用出 3:6來說明人死不如燈滅,他們的靈魂仍然活著。因為主耶穌用的經文根據來自摩西五經,撒都該人啞口無言,有幾個文士倒說﹕「夫子,您說得好!」(路20:39)
2. 天使是服役的靈(來 1:14)﹕
A. 他們沒有血肉的身體,但是亦可以短暫時間變作有人的身體。(參考創 19:1-2;18:1-8和來13:2)
B. 他們不生育,不嫁不娶。
C. 他們在神創造這宇宙之先,已經被造。(參考 伯 38:6-7)
D. 天使犯了罪,神沒有為他們預備救恩!(參考 彼後 2:4)
3. 人死後,靈魂仍存活,信主的人,靈魂立即到樂園﹔不信的人,靈魂就到陰間,但將來都要復活﹕
A. 信的人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參考約 5:29)
B. 信主的人,復活的身體與主耶穌復活的榮耀身體相似。( 腓3:21)
C. 復活後,就如天使,沒有嫁娶。
D. 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復活的時間。(見後頁)

III 思考問題和生活應用﹕
1. 聖經是神的話語,更是我們腳前的燈,人生路上的光,我們怎樣可以避免像撒都該人那樣,一知半解地過活?
2. 在世上還活著的日子裡,我們該怎樣預備迎見我們的神,又該怎樣按著復活的生命來過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參考西 3:1-10)

Friday, November 13, 2015

新约中提及「形像」之处

URL: Image

新约中提及「形像」之处

  一、Eikon,是指肖像与模型。
「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耶稣说,这样,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太廿二20~21)

  二、Charakter,是指首生者,带有造者之形像。
「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藉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西一15~16)

  三、Charagma,是指被造者赋有造者之性格。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他所生的。我们既是上帝所生的,就不当以为上帝的神性像人用手艺、心思,所雕刻的金、银、石。」(徒十七28~29)

以納稅的事問難耶穌

马太福音 22:15-22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CNVT)

以納稅的事問難耶穌

15 法利賽人就去商量,怎樣找耶穌的話柄來陷害他。 16 他們派了自己的門徒和希律黨的人一同去問耶穌:“老師,我們知道你為人誠實,照著真理把 神的道教導人,不顧忌任何人,因為你不徇情面。 17 請把你的意見告訴我們,納稅給凱撒,可不可以呢?” 18 耶穌看出他們的惡意,就說:“虛偽的人,為甚麼試探我呢? 19 拿納稅的錢幣給我看看。”他們就拿了一個銀幣給他。 20 耶穌問他們:“這是誰的像,誰的名號?” 21 他們回答:“凱撒的。”他就對他們說:“凱撒的應當歸給凱撒, 神的應當歸給 神。” 22 他們聽了,十分驚奇,就離開他走了。

11/13/2015 小組查經—太 22:15-22

11/13/2015 小組查經 22:15-22

I.  導論﹕在耶路撒冷,攻擊主耶穌的人群愈來愈多先是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21:23),加上法利賽人(21:45),現今希律黨入伙(22:16),隨後撒都該人(22:23)和律法師(22:35)也不落後,一同起來盤問主耶穌。法利賽人、希律黨和撒都該人本是三個彼此敵對的政治/宗教組織,現今有共同敵人,雖為烏合之眾,但是齊心同流合污。

II. 法利賽人商議怎樣除掉主耶穌,違犯他們的政治立場,邀請希律黨出手,來盤問和試探主耶穌納稅給該撒的事,希望抓到主耶穌的話柄,祂的回覆,或能觸犯群眾的怒氣,或能惹起羅馬長官的干預﹔

1.      以色列國已被亡國,當時是羅馬帝國的殖民特區,法利賽人是他們一個宗教/政治的大黨派,希律黨是一個支持希律王和間接支持羅馬政府的政治黨派﹔法利賽人本來極其憎恨希律黨徒,視他們為賣國賊,猶太人的公敵,但是為要除滅主耶穌,竟與他們聯手,可見罪惡的可怕。

2.      希律黨盤問主耶穌時,極其狡猾,但被主耶穌識透他們的詭計。

3.      當時猶太人要納的稅共有﹕
A.    向羅馬政府納的﹕
a.       地稅農田或房屋佔據的地稅
b.      收入稅
c.       人頭稅男丁:1465歲﹔女子:1265
B.     聖殿稅﹕男丁從13歲起,成為律法之子,就必須納此稅
4.      主耶穌沒有田地,亦無收入,希律黨質問祂的就是向羅馬政府納的人頭稅。

5.      猶太人向羅馬政府納稅是用羅馬錢幣,納聖殿稅時則用猶太人錢幣。

6.      「這像和這號」(第20節)在羅馬錢幣上,一面鑄有該撒的肖像和名字,另一面刻上「最高祭司」幾個字,表明該撒是大祭司,猶太人的法利賽人和奮銳黨極其不滿,視之為褻瀆神之罪行。

7.      「該撒」原是主前44年成為羅馬帝國獨裁統治者的猶利烏.該撒的姓氏,後來成為了羅馬皇帝的尊號。

8.      「歸給」(第21節)希臘文聖經所用的動詞是一般用在付賬和還債上,這裡說明他們既用該撒的錢幣,在該撒的制度下生活,就有責任交稅,歸還給他。

9.      那麼,「神的物」是指甚麼?(參考 1:269:6

III. 思考與生活問題:
1.      基督徒活在世上最少有兩個國籍,一個在地上,另一個在天上。那麼,您當怎樣盡您國籍的本份過活?






2.      我們既有神的像在我們裡面,我們怎樣可以把神的像歸給神?(參考 4:20-24西 1:15

Friday, November 6, 2015

11/6/2015 小組查經—馬太福音 22:1-14

11/06/2015 小組查經—太 22:1-14

I.       導論﹕太 21:23-22:14 祭司長和長老來考問主耶穌的權柄,主耶穌乃反問他們施洗約翰的權柄,並以三個比喻回答他們﹕
A. 21:28-32 兩個兒子的比喻。
B. 21:33-46 兇惡園戶的比喻。
C. 22:1-14   王擺設的娶親筵席。

1.      王擺設的娶親筵席是主耶穌回答他們質問的總結,更清楚表明猶太人因著不信/不接受而被棄絕,外邦人雖然與神沒有特殊關係,因為被邀請就來赴筵席,反而蒙福!

2.      22:1-14娶親筵席的比喻有兩個重點(22:1「又用比喻」的「比喻」是複數,所以這比喻很可能是由以下兩個比喻組合成)﹔
A.    王的朋友不接受邀請,以至被棄絕,城也被毀(22:1-7
B.     在大路上召聚來的人,有一位不穿禮服,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22:8-14

II. 22:1-7王的親友不接受邀請,以至被棄絕,城也被毀﹕

1.      猶太人的娶親是人生大事,在主耶穌時代,他們的婚筵通常是七日七夜,何況這婚筵是一個王為兒子而設的!

2.      筵席顯示神恩的豐盛,充滿平安喜樂,聖經常用筵席來比喻神的國度。(參考啟 19:7-9

3.      天國的王很明顯是父神,兒子就是聖子主耶穌。

4.      第一班被召來赴筵席的人都是王的朋友,王很可能已預早邀請了他們,到筵席預備妥當的時候,王一次、二次邀請他們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

5.      王很有忍耐的心,最一次邀請這群客人,亦遭拒絕,有些人看「自己田裡」的工作比赴筵更重要,另一些人看自己的生意比王的邀請更要緊,對王一點尊重也沒有,這樣藐視王恩,已到了極點,而餘下的人更加兇惡,甚至「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

6.      請問這裡所提及的「王的僕人」是指誰而說? (參考 23:37-39

7.      「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毀他們的城。」(請參考 24:1-2)主耶穌在此發出警告和預言,結果在主後70年逐字應驗了!

III. 22:8-14在大路上召聚來的人,有一位不穿禮服,被丟在外邊的黑暗裡﹕

1.      在大路上召聚來的人是王本來沒有邀請的,現今天國的福氣臨到他們了!王的僕人被凌辱,甚至被殺,神的子民被棄絕,但也不能阻別人不得到天國的福氣!
2.      「不論善惡」是相對上的總稱。

3.      當時王請客,都是王為他們預備禮服,穿禮服赴筵表示對主人恭敬,並珍惜那筵席。」王待那位沒有穿禮服的如「朋友」(第12節),所以他「無言可答」。

4.      請問,那位沒有穿禮服的朋友,結局如何?

5.      主耶穌最後的總結﹕「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這是甚麼意思?(參考 7:376:35﹔弗 1:4﹔提後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V.  問題思考和生活應用﹕
1.      現今每個人工作和生活都很忙,若然神邀請您在參與一些天國的事工,您會怎樣辦?


您被王邀請到筵席,您預備穿甚麼禮服?(參考 7:913-14

Friday, October 16, 2015

10/16/2015 小組查經

10/16/2015 小組查經—太21:18-21
I. 導論﹕這段經文與前兩段(即21:1-11和12-17)彼此有聯繫,無花果樹被咒詛再次預言和解釋與以色列人暫時被棄絕的原因!
II. 21:18-22 主耶穌咒詛無花果樹。(可11:12-14,20-16)
1. 無花果樹的特性﹕
A. 先長果,後長葉。
B. 是夏天的果樹﹔夏天果子才成熟(可 11:13),夏天葉子才茂盛(太24:32)
C. 無花果樹、葡萄樹和橄欖樹常用來比喻以色列民族和神對他們的賜福。(申8:8-10﹔彌4:4﹔亞3:10﹔約1:48)
2. 那時是逾越節時期,夏天還未來臨,這棵無花果樹就長滿了葉子,還未有果子,是畸形的發展。
3. 主耶穌特意用這棵畸形發展,在春天裡就有葉子但沒有果子的無花果樹,來比喻當時以色民族只有外表,並沒有實際,所以受咒詛!
III. 主耶穌再次教導門徒禱告的功課。(21:20-21﹔可11:22-26)
1. 禱告是一生學不完的功課。
2. 禱告大有能力。(主耶穌的弟弟雅各未信主時常聽主講道,信主後極著重禱告,他為主耶穌在禱告發出效果的教導上,發出阿們,阿們的回應—雅5:16-18)
3. 禱告要有信心—「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雅各在此加上註釋—請看雅4:1-3﹔使徒約翰亦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約壹5:14-15)
4. 禱告要有行動—可11:25-26。

IV. 思考與生活問題:
1. 一個信徒只有葉子,沒有果子,將來見主面的時候,怎樣向主交賬?一個人只有屬靈的外表,沒有屬靈的實際,結果怎樣?那麼,我們該怎樣生活和追求生命的成長?
2. 禱告不是唸經/符咒,禱告又不是稟神,禱告是人與又真又活的神交通!那麼,我們該怎樣禱告?

Monday, September 28, 2015

Romans series ...

http://www.desiringgod.org/messages/by-series/romans-the-greatest-letter-ever-written


Wednesday, January 21, 2015

http://www.crosswalk.com/devotionals/crosswalk-devo/

Sharing:
http://www.crosswalk.com/devotionals/crosswalk-devo/

Cell group Study - 1/23/2015 (小組查經—太 12:9-21)

複習: 太12:1-37以色列人的宗教領袖向主耶穌的三方面攻擊
1. 門徒掐起麥穗來喫,違反了安息日的條例(太 12:1-8)
主耶穌的回應﹕「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第8節)
2. 控告主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太 12:9-21)
主耶穌的回應﹕「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第20-21節)
3. 指控主耶穌靠著鬼王來趕鬼(太 12:22-37)
主耶穌的回應﹕「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第31節)

01/23/2015 小組查經—太 12:9-21
此段經文的主題是﹕
vss. 9-10
1. 主耶穌在甚麼地方? 那日是甚麼日子?
2. 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問主耶穌甚麼問題? 有何目的?
3. 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守安息日,在安息日絕對不能作工。(出 31:14)但是沒有把醫治疾病列為作工!
不過他珥目(Talmud,猶太人註釋律法的經卷),記載一些拉比的註解如下﹕1
a. 咽喉有病,若在安息日用油漱之,以為治療,是為有罪﹔唯以此油作飲料,其症或因此得痊癒,便為無罪。
b. 人在安息日飲瀉藥,若喜愛其味而飲,並不算犯罪﹔若因病而軟,便是犯罪了!
很明顯是人意遮蓋了神的原意!
vss.11-12
1. 主耶穌怎樣回答他?(主耶穌常用問題很有技巧地來回答他們的問題,目的是要他們再一次仔細思想。)
1 包德士博士著(浦其維博士譯)馬太福音註釋(浸信會出版部,1954年港再版)第417頁
2
2. 他珥目也有記載一些猶太人拉比的見意如下﹕2
a. 某拉比說﹕牲畜在安息日墜落坑中,只可投以食物,不可當日就去拉牠。
b. 也有拉比說﹕可將草木丟在坑中,使他得以棲身,若牲畜乖藉此物自己上來,也不為罪。
很明顯這是違犯了神設立安息日的原意和主耶穌所指示出來的大原則--「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2:27)
3. 請問您覺得怎麼樣呢?
vss. 13-14
1. 主耶穌有何行動? 祂需要動手作工嗎? 為甚麼?
2. 法利賽人又有何反應?
vss. 15-16
1. 請問主耶穌有沒有受他們的計謀威脅?
2. 為甚麼主耶穌不再與他們爭論下去,反離開他們,立囑咐被醫好的人不要給祂傳名?
vss. 17-21
1. 作者馬太在此引用以賽亞先知預言要來的彌賽亞所作的工(賽42:1-3),來證明主耶穌就是神所差遣來的彌賽亞。
2.
3. 蘆葦草是中東及埃及地區,一種很普遍沿著河邊生長的草本的植物,在古代有許多不用的用處,因為是中空的草本植物,中東人常用作笛子,當它被壓傷,吹不出聲音來,就會被折斷丟棄﹔它們也會被捆扎起來,澆上油作火把,但是當油燒盡了,沒有光,只會冒煙,便被吹熄,放在一旁。
4. 這裡為甚麼兩次提到「外邦人」要蒙福,這不是與太10:5的使命﹕「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衝突嗎?
2 同上,第418頁
3
結語﹕此段經文的主題是﹕
思考問題與生活應用﹕
1. 從太 12:17-21,我們看到主耶穌就是舊約眾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請問「彌賽亞」是甚麼意思? 你有接待彌賽亞進入你的生命、家庭和事業中嗎? 若要接待衪,該怎樣落實地生活?
2. 神賜給我們生活的大原則,歷世歷代都可以靈活遵守和應用,生活和辦事方法的傳統,有好有壞,傳統開始時有它的原因和理由,不過很多時候,過了一段時期,環境變遷,傳統原意不再存在,若然這些傳統與神的大原則有衝突,怎辦?
3. 猶太人領袖為神大發熱心,但是被神棄絕,他們的熱心一點用處都沒有,反為神所憎惡,為甚麼?(請參考羅10:1-3)那麼,我們該怎樣過生活和事奉主?
4
01/30/2015 小組查經—太 12:22-50
此段經文可分為三部份﹔
1. vss.22-37 猶太人領袖棄絕主耶穌達到另一高峰,主耶穌向他們發出嚴厲的警告。
2. vss.38-45 主耶穌棄絕猶太人領袖所使用的邪惡淫亂世代手法。
3. vss.46-50 主耶穌公開並正面的說明了人絕不能靠著血統的關係(祂的親人如是,猶太人亦如是)來與神建立關係,乃要遵行神旨意,才是神的兒女!
A. 主耶穌向猶太人領袖發出嚴厲的警告(vss.22-37)
vss.22-23
1. 這病人又瞎又啞的原因是甚麼? 主耶穌怎樣醫好他?
2. 觀眾有何反應? 「大衛的子孫」是甚麼意思?
vss.24-30
1. 法利賽人又有何反應? 「別西卜」是誰?(請參考太 10:25)
2. 主耶穌把鬼的國和神的國作一個強烈的對比﹕
鬼 的 國
神 的 國
1. 自相分爭,必站立不住(vss.25-26)
2. 請參考啟 17:15-17
「獸」是敵基督,「淫婦」是假先知(「敵聖靈」)
1. 神的國屹立不搖,並且要臨到你們(vs.28)
2. 神的國戰勝鬼的國(vs.29)
3. vs.29的解釋﹕
主耶穌以整件事情作比喻,請不要以「壯士」代表鬼王,「家具」代表被鬼附的人。
4. vs.27 「你們的子弟趕鬼,又靠著誰呢?」 (「子弟」是門徒的意思)
我們不清楚法利賽人的子弟怎樣趕鬼,一般不信主的人都是靠大鬼趕小鬼,(佛教和尚與道教修士就是)﹔但也有不信主的假先知靠著主耶穌的名趕鬼(請參考太7:21-23)。
5. vs. 30 「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在真理上不能無稜兩可,在主和撒但之間,決無中立,中立便是住在仇敵權勢之下,因為觀望的就是反對的,不信的就是叛離的。
5
vss.31-37
1. 褻瀆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
對主耶穌這嚴厲的警告,主要有兩個不用的解釋﹕
a. 這褻瀆聖靈的罪只能發生在主耶穌在世的時候,猶太領袖不接待主,主赦免他們,但指控聖靈是鬼王,太過份了,褻瀆了神,絕不能赦免。
b. 褻讀聖靈就是一直否認和拒絕聖靈的工作,聖靈來是「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就不再見我﹔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約16:8-11)一個未信的人如果一直否認和拒絕聖靈的工作,怎能悔改信主,罪過蒙赦免?
這是在主耶穌時代和歷世歷代不信者的罪過,不過信徒不會犯此罪,聖靈不會因信徒犯罪而跑去,只會在他/她裡面擔憂難過、光照和責備。
2. 怎樣分辨罪過已蒙赦免和未蒙赦免的人(即真假信徒)?(vss.33-37)
a. 看果子就可以知道(vs.33,參考太7:15-23)
b. 從言行就可以定你為義,或定你有罪(vss34-37)
所以我們要﹕
注意您的心思,它們會變為言語
注意您的言語,它們會變為行動
注意您的行動,它們會變為習慣
注意您的習慣,它們會變為性格
注意您的性格,它會注定您一生
B. 主耶穌棄絕猶太人領袖所使用的邪惡淫亂世代手法(vss.38-45, 在此淫亂是指屬靈上的淫亂,因為舊約聖經常以猶太民族為耶和華之妻子。)
vss.38-40
1. 主耶穌已行了不少神蹟來證明祂就是神差派來的彌賽亞,猶太人領袖還是不信,並控告衪靠著鬼王來趕鬼,褻瀆聖靈,可見魔鬼撒但的權勢極大,行事甚為詭詐,把神蹟奇事變作「邪惡淫亂世代」的特徵,所以使徒保羅亦宣告﹕「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都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2:22-23)
6
2. 「三日三夜」是猶太人習俗用語,意指三日,因為他們以每日的日落(約下午六時)為第二日的開始(參考創1:5,8,13,19,23), 所以,他們以「一日一夜」為一單元。
3. 主耶穌再不以神蹟來「迎合」這不信而邪惡淫亂的猶太民族「胃口」了!只有將來從墳墓的復活,向全世界(外邦人和猶太人),以大能顯明祂是神的兒子。(羅1:4)
vss. 41-45
1. 主耶穌的心意已轉向外邦人,因為外邦人比猶太民族更有接待神和追求認識真理的心。
a. 尼尼微全城人對約拿的反應,與猶太人對一位比約拿更大的反應,作強烈的對比!
b. 南方女王向所羅門王尋求真理和智慧的決心與毅力,與猶太人反對一位比所羅門更有智慧的彌賽亞,成為一位強烈的對比!南方女王就是示巴女王(王上 10:1-10),示巴在亞拉伯南境,土地肥美,人民務農經商,甚為富足。
2. 主耶穌警告他們,若沒有神在他們心裡或國家中,他們的心靈會下滑入璇渦中,污鬼的工作加倍,他們的境況,愈走愈壞!
vss. 46-50
1. 那時,主耶穌的弟弟們還未信主,一直到主復活後向他們顯現,才相信。
2. 主的母親馬利亞還是不斷地反覆思想,也到主耶穌復活向她顯現才決心相信,一心一意跟從主!
3. 主耶穌籍此機會教導他們一個很深的道理,就是:
7
思考問題與生活應用
1. 在主耶穌好樹、壞樹和果子的比喻,心思和言語的例子中,我們學了甚麼功課?我們又怎樣可以落實地過一個蒙主賜福的生活?(參箴4:23)
2. 我們心靈被主清潔了,但是不讓主居首位,心靈空虛,會有何遭遇?怎辦?
3. 我們可以靠甚麼與神親近,享受祂的屬靈福氣?

Wednesday, January 14, 2015

Pre-study - 馬 太 福 音 (1/9/2015)

馬 太 福 音

1. 作 者: 馬太,原名利未,本為稅吏,被當代猶太人列入罪人當中,為羅馬政府的「走狗」,後來被主呼召,成為十二門徒之一,常與主耶穌向稅吏傳福音(參攷太11:19; 路15:1),後來亦成為初期教會有力的見證人。
初期教父帕皮亞(Papias)、愛任紐(Irenaeus)、優西比烏(Eusebius)及俄利根(Origen)的著作都提示此福音是「主的門徒馬太在希伯來人中間寫的。」本書直接引用過舊約聖經53次、間接描述也有76次之多;且作者對錢幣的形容比馬可、路加仔細得多!(請比較太22:15-22; 可12:13-17和路20:20-26)馬太原名利未,蒙主呼召後,便改名為馬太(意即「神的禮物」),所以三卷符類福音書記述到主耶穌十二門徒的時候,都用「馬太」,而不用「利未」一名;但是,馬可和路加記載耶穌呼召稅吏利未之時,都照常理用他被呼召前的名字,唯獨馬太福音反常理,用他被呼召後的名字「馬太」(太9:9),很明顯作者喜歡「馬太」一名勝過於「利未」,這就非門徒馬太莫屬了!
2. 著書日期: 主後50-60年 (先於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
3. 著書地點: 在耶路撒冷猶太人中間為猶太人而寫(亦可能是在敘利亞猶太人聚居的安提阿)。
4. 著書目的: 本福音書很重猶太人色彩,共129次直接或間接引用舊約,因為馬太身為猶太人,生活在猶太人聚居之地,要為猶太人寫一本福音書,從主耶穌一生事蹟與言論和舊約預言的應驗,證實祂是猶太人的王,就是眾人等待的彌賽亞。
8
5. 本書特徵:
A. 很重猶太人色彩: 無論是用字、題材、舊約經文的引用、耶穌家譜、猶太人的風俗上都充滿猶太色彩,因為馬太是為了猶太人而寫這書,要證實耶穌就是他們等候的彌賽亞。
B. 本書首尾的主題有異常的強烈對比:
(i) 本書開始時,極重猶太人色彩,說明神所應許的彌賽亞和彌賽亞國度將要臨到猶太國;主耶穌的家譜追溯至亞伯拉罕,並指明祂是「大衛的子孫」(1:1),就是神在「大衛之約」(撒下7:12-13)所應許的王;「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 從罪惡裡救出來。」(1:21)直接指明主耶穌要來成全神應許以色列人的「新約」(耶31:31-34);主耶穌差遣十二門徒出外工作,但清楚指明工作的對象衹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10:5-15)。
(ii) 結束時,不再以猶太人為福音的中心,而將神的福氣推廣至萬國萬民:自猶太人的領袖公開地棄絕主耶穌(12:22-45),祂的言論和工作對象一步步地轉移到外邦人身上,祂自己親身退到外邦人聚居的推羅西頓的境內去,並且稱讚和應允一個迦南婦人的乞求:「主阿,不錯(即「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但是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15:21-28);在最後大使命,主耶穌囑咐門徒:「…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28:19-20),表明因為猶太人棄絕主耶穌,神的福音本來要先傳給猶太人,然後透過猶太人傳到外邦人,現今乃要越過猶太人傳到萬國萬民裡去。
C. 充分表現出主耶穌是神所應許的王: 從所記載的家譜、博士來朝、登山寶訓到十字架上的牌子—「猶太人的王」,都顯明這福音是「王的傳記」。本書亦可稱為「國度的福音」,因為「國度」一詞,共出現過52次;而「天國」一詞,則出現過33次。
D. 全書編排小心而系統化: 從第三章至第二十五章,馬太以主耶穌的五大宣言為骨幹編寫本書﹕每一宣言結束時以「耶穌講完了…就…」作為聯繫到下一個宣言的橋樑,並且每一篇宣言之前都有一小節的敘述,以闡明該篇宣言的背景、場合、原因、目的和主題。

五大宣言內容提要章節
結束語句(按和合譯本)
第一宣言﹕天國的憲章
5:1-7:27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7:28)
第二宣言﹕對十二使者之囑咐
9:35-10:42
「耶穌吩咐完了…就…」(11:1)
第三宣言﹕天國的比喻
13:1-52
「耶穌說完了…就…」(13:53)
第四宣言﹕對天國子民的教導
18:1-35
「耶穌說完了…就…」(19:11)
第五宣言﹕天國降臨的啟示
23:1-25:46
「耶穌說完了…就…」(26:1)
E. 唯一提及「教會」的福音書: 四福音只有三次提到「教會」,就是在太16:18, 18:17(兩次)。

6. 鑰 節: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的王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2:2)